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实验中学中考语文复习台阶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2.品味语言。二、教学重难点1.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2.品味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曾塑造了“闰土”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同学们还记得中年“闰土”的样子吗?“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齐背)这是旧中国时代的一位典型的农村父亲形象。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中国的农村父亲形象。他就是李森祥的小说《台阶》里的“父亲”。(二)检查预习1.字词积累: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大意。(先请学生概括。教师视情况点讲概括方法:人物+事情)3.借助问题,进一步理清文章层次(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起因:台阶低→地位低(2)父亲是怎样造起了有高台阶的新屋的?经过:造台阶(攒钱攒物,砌屋造阶)(3)房屋造好了,父亲怎样了?结果:台阶高→父亲老(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体会父亲的形象。从几个方面把握: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父亲的形象特点: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2.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3.引导学生掌握品味语言的方法。修辞句式用字写法运用了xx,效果内容情感3.自由质疑4.拓展延伸刘和刚歌曲《父亲》对自己父亲形象的感受四、达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