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中语文课的教学活动设计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宜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它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体,是一种专门待业的工作语言.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其中导语是指常用于一节谭的起始和一个问题开头的教学语言.一节课的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在上课的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导语的基本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以看出,设计出成功的导语,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是有很大帮助的.成功的导语,如同拉开的大幕,让学生一眼就看到精美的置景;也有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此导学生竟相登堂入室.用诙谐幽默、机巧睿智的个性化语言做导语,不但能激发兴趣、活跃气氛,而且能形成进攻型学习状态.事实上,许多聪明的教者就是抓住了课前导语这环节,潜心设计,使得他的课能先声夺人,一开课就能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课文学习中,自觉地接受文章的感染.那怎样才能设计出好的导语呢?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实践,总结,把它分为四类:一是利用教参、课本上现有知识,加以改造,或是介绍或是设置悬念;二是利用与课文关系密切的课外知识,把它们同课本联系起来导入新课;三是利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对教材进行发挥;四是以创新思维设计问题.但是不管哪一类型的导语设计,都要结合教材实际和学生实际,遵循启发性、知识性、灵活性和趣味性的原则.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一、深入思考生活联系生活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生活,实际体验生活.对生活的思考涉及方方面面,可以是关于社会人生问题,可以是自己身边的琐事,也可以是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例如我教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要求学生拿自己的光明生活与海伦的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生活相对照,学生深有感触,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生命,在光明的世界里努力拼搏,学习海伦执著的精神、顽强的毅力,最后有所作为.这样联系生活,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变难为易,而且便于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教育,能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二、构建师生互动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素质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排斥一切课外活动,以传授课本知识为惟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生体地位,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为学习过程创建必要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实现意义学习(即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而不是机械记忆).显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完全是认知的主体,学习强调的不再是对知识的记忆,而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以及从教师处联系社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信息能力.比如在《背影》一文中,《背影》的内容是写父亲.儿子写父亲,可以入文的自然很多,但作者写的却是使作者非常感动的那一个背影;父子在南京耽搁了一天多时间,其间定有许多经历,但文章只写了一个瞬间的父亲的背影.可见这里选材的标准是:凡是和父亲的背影没有关系的事情都不用写;凡是要写出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