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薄弱初中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及校本培训研究---研究报告【摘要】在雷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陈雁鸣等领导们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我校全体课题组成员形成合力,潜心研究,自2012年1月启动以来,已进行了接近三年的时间,现正处结题阶段。两年多来,我们通过请进来指导培训和走出去观摩培训,开展了学习、调查、设计、实践、研讨和检验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反思、优化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逐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加深对这个课题的认识。期间,我们既有成功的欣喜,几十位老师参加雷州市举行的各类竞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等,课题组成员在2014年雷州市教育教学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五人获得一等奖,七人获得二等奖。【关键词】请进来指导培训法走出去观摩培训法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国外先进国家早在十八世纪重视教师培训,我国的教师培训虽然起步较国外先进国家晚些,但是国家与教育行政部门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而社会机构培训、远程网上培训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均衡,部分培训课程交叉,造成重复培训,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的安排上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加上在农村薄弱初中学校,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职业是一个安定的,平稳的,缺乏挑战性的职业。教师重复着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很少分析信念和价值观,更谈不上对教学的探究,常常凭借自己的经验判断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不重视教学反思,不进行教学研究,不搞教育科研,认为科研是很深奥的东西、是专家的事,搞不搞教育科研并不重要。因此,农村基础教育的科研工作一直处于低水平,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难以提高。培养新世纪教师的迫切需要与现行教师培训实效性低下的矛盾,迫使校长重视校本培训,以开展校本培训为手段而建立学习型学校,使学校能够持续发展。(二)课题提出的意义:1.教师专业化是职业专业化的一种类型,其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来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通过课题的研究,让教师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与制定。2.开展校本培训,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它弥补了培训机构进行集中培训所存在的远离具体实践情境的不足,有利于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有利于加快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三)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的意义与制定。2.以教师的专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校本培训,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效果。3.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进行整理,在校内交流分享。二、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教师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2.搞活校本培训,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学用结合,有利于加快教育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健全校本培训的领导、督导机制。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由教研及管理能力强的领导、教研室主任、科组长、骨干教师组成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具体落实校本培训的开展。三、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框架根据开题论证专家组的建议,我们细化了方案,加强了过程管理,抓实课题研究各个环节,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高质量达成了前一阶段预期的研究目标。依据《实施方案》的安排,2012.1—2012.6为“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学习阶段”,我们成立了课题组,明确了分工,制定了相关的研究管理制度,通过科组讨论和召开教师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状况,让教师明确课题意义,要解决的问题和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生长点,针对性制定研究目标,重点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提高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和教师的理论水平;并通过文献研究法,学习研究国外教学专家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的《微格教学》,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劳克斯—霍斯利(Louchs—Horxley)及其同事等著名教学专家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国内的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