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民间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2、积累文言实词及虚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3、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4、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5、赏析生动精彩的场面描写,培养简练生动的写作意识。教学重点及其难点:1、积累文言实词及虚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赏析生动精彩的场面描写,培养简练生动的写作意识。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朗读,讲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民间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2、积累文言实词及虚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民间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2、积累文言实词及虚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你听过口技吗?资料:口技是一种用口摹拟各种声音的民间表演技艺,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演员运用口腔发声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它能同时发出各种音响,这种技艺,清代属“百戏”之一种,表演者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的后边,俗称“隔壁戏”。现代口技表演,演员不必隐身,改为借助扩音器发出各种声响,并可以借助于动作、手势。作品介绍:《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体著作,现存26卷,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口技》作者介绍:林嗣环,字起八,号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清代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集》《湖舫存稿》《海渔篇》等。《口技》选自清朝的张潮编选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这本书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二、出示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民间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2、积累文言实词及虚词,背诵课文、翻译课文。三、出示自学指导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内容1.听读课文,积累字词。2.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四、互动交流一:借助文下的注解,试着用通顺的语句,疏通课文,掌握虚实词的含义,并翻译课文。(具体加点字解释和翻译见课件)五、互动交流二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也就是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来叙事的。)2.划分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2—4):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六、板书设计和课堂小结。第一部分(1):介绍口技表演的时间、地点以及表演的道具、演出前的气氛。第二部分(2—4):描绘口技表演的精彩场面。第三部分(5):表演结束,再次强调所用道具的简单。)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赞扬了口技表演者精湛的技艺,表现了我国民间艺人的智慧和才能。七、当堂训练见课件八、布置作业和预习作业1、解释字词。2、背诵课文,翻译句子。3、完成《活力课堂》第一课时的内容。九、教学后记课后,我反思这堂课的教学行为,首先是读得不够,因为没有充分的朗读,对课文很不熟悉,学生自然找不到同义词,更谈不上辨。第二,采用辨读式教学,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必要的指导,比如要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做好读书卡片,上课时才能收放自如,资源共享,既不费时又能环环相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学生要懂得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要进行辨读时,才有章可循,才不会欲速则不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赏析生动精彩的场面描写,培养简练生动的写作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层次清楚,首尾照应,言简意赅的记叙方法。2、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赏析生动精彩的场面描写,培养简练生动的写作意识。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质疑,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