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杨修之死教案(七)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三国演义》和罗贯中,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4、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5、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教学重点: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媒体:课件、《三国演义》主题曲教学方法:(四读法)1、泛读,掌握课文内容和叙述顺序。2、精读,分析人物性格。3、赏读,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4、延读,探究杨修的死因,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同学们,从刚刚的音乐当中你听到了什么?(人吼、马嘶、战场厮杀之声......悲壮之情)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样的形象。(师板书课题)关于《三国演义》或者是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吗?(学生谈文学常识)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创作了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以三国历史为题材,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因它在思想和艺术水平上的成就都很高,被称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在国外,《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师:《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二、预习检查:1、字词请学生齐读字词。2、翻译句子三、泛读,整体感知1.本文标题是杨修之死,这就是本文的写作重点。那么是什么事件直接导致杨修命赴黄泉的呢?请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朗读课文。要求:语速要适中,句子停顿要准确,尤其注意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场合,要读出感情来。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对于曹操杀杨修,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是曹操,你会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杀杨修。为什么?曹操杀杨修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杨修因为鸡肋事件被杀,我倒觉得是曹操一时冲动,小题大做,痛失了一个杰出的人才。你们认为呢?2.朗读任务:原来曹操杀杨修是酝酿已久,那么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请大家分小组速读课文,完成这样几个任务:(1)组内互讲故事,等会请两位同学来任选一个故事讲一讲。(2)把每个故事用最简洁的短语概括出来。(3)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现在请两位同学任选一个讲一讲。请大家欣赏第一个故事,注意曹操的语言和表情。现在哪位同学来概括故事并找出曹操的心理反应?事件心理私解“鸡肋”怒杀杨修改建园门虽称美,心甚忌之生活小事分食酥饼虽喜笑,心甚恶之揭梦中杀人闻而愈恶之密告曹丕愈恶之宫廷斗争教植斩吏大怒为植作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插叙的顺序。插入的六件事是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四、再读课文,研讨探究,学生探究杨修的死因。(学生各抒己见)这六件事情导致了杨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