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九写一篇关于聆听雨声的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借春雨的口气,向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唱出的一曲“爱之歌”。这是一首现代诗,诗的语言凝炼,意境优美,充满童真童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用凝练的语言来描绘优美的意境。二、品读诗句,完成教学目标1。1、我很忧愁。2、我忧愁地站在一棵树下。3、我忧愁地站在一棵孤单的树下。4、我的忧愁是一棵树。5、我的忧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6、我的忧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长在无人经过的路旁。总结:诗歌的语言,凝练,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在量词和动词的使用上富于变化,讲究搭配。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以我们目前的水平,可以先学着运用修辞,同时学会选取并运用恰当的修饰词来达到使语言生动形象的目的,并进而用这种诗化的语言来描绘优美的意境。当然,描绘优美意境的方法不公这两点,下面,再结合例文来找易学易写的方法。三、结合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雨图”,继续完成教学目标1、2。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总结:1、运用修辞来生动形象的描绘春雨。2、抓住描绘的主体(雨),迅速地辐射联系,描绘与之有关的景物(树叶、小草、小路、石桥、农民、房屋)。3、可以安排时间的变化,这样景物也会随之变化,会更富有灵动美。4、可以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运用通感,使语言生动形象,更具表现力。5、描绘时将个人的主观感受融入景中,做到情景交融。6、还可据景展开联想和想象。四、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写作。1、文题:聆听雨的诉说2、提示:“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本身没有特别之处。可是在不同人眼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失意人那里,雨平添了惆怅;在得意人那里,雨别具一番情趣。这些不同都是由人的心情引起的,所谓“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我们用心与自然交流,就会发现自然的精彩。要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有一双慧眼、一颗情心。3、素材:范文一:《听雨的乐趣》春花秋草,夏雨冬雪,和风煦日,闪电鸣雷……这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瑰宝,是我们不可多得的财富。而雨,恰恰是这些财富中的精品,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我是爱雨的,我尤其爱听雨。春雨是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曰:“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也不必做,只需捧一杯香茗,啜一口清茶,闭上眼睛,脑海里就有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上好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意的笔,只需轻轻一点,那绿便晕开去,晕开去……伴着雨点落地、禾苗出土的声音,一曲轻雅的《春江花月夜》便在你的心头响起了。夏天的雨可没有那样的好脾气,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趁你不注意,它就一路蹦跳着,嬉戏着,吵闹着下来了。它噼哩啪啦地在一切能敲响的东西上敲起来,然后咚咚地落在你的窗玻璃上,好像在提醒你:注意,一首精彩的摇滚已经开始啦!然后你再用心地去听吧,你会听到一曲曲美妙的旋律的。为了把演出场地照亮,它还时不时地邀闪电来凑凑热闹。那一瞬间,黑夜如白昼,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演奏家有条不紊地演奏着各自的音符。还没等回过神来,一个接一个的闷雷又从远处滚来,赶来倾听这最杰出的乐章。一整个夏夜,你便可以和碧梧翠竹一道陶醉在这惊心动魄的音符里。第二天,说不定你还会依稀记得:昨夜风疏雨骤,雨声滴碎荷声。秋,历来被人们誉为金秋,秋风,被人们誉为金风。那我们就把秋雨称为金雨吧。在听着金雨的时候,一切都变得沉默了,安静了,如果说金秋是一幅色彩凝重的油画,则金雨便是最具魅力的背景。我是在一个下着秋雨的早晨来到这世上的,我的名字中也就有了个风雨潇潇的“潇”字。现在,从这金色的雨声里,我仿佛听到了一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