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市盐盆一中八年级语文下册《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熟悉理解课文。2、合作、控究法。情感态度价值感: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思想。△教学难点: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积累文言词语,朗读背诵教学步骤: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散文《桃花源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五柳先生传》,两篇文章相互印证,也许对陶渊明的思想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二、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污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归隐生活。他的作品语言朴素,自然优美,一反六朝时代追求华丽堆砌的文风,在思想、艺术性上都对后代文学有很大影响。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三、教师范读听教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在黑板出示本课生字,要求学记住下列读音。嗜(Shì)辄(zhé)吝(lìn)褐(hè)汲(jí)俦(chóu)觞(shāng)箪(dān)黔(qián)学生自行朗读,读准、读熟、读得流畅。四、根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对照注释,逐段逐句的解释,亲做好笔记。教师巡视,有不懂的问题让他们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询问。最后由学生课堂讲解,相互交流。1、词类活用:以乐其志:乐:意动用法,以……为乐2、重点词语:何许人不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亲旧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赞戚戚汲汲俦觞五、朗读、背诵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自背,互背,争取当堂背诵。六、作业1、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2、朗读、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传记和自传的基本特点。教学步骤:一、复习巩固抽背课文,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二、整体感知自读课文,补充完善课前所列表格内容主要方面相关内容籍贯姓字思想性格乐趣爱好生活状况1、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赞美了他什么样的思品格明确:(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他读书的目的不是不追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2)第二大爱好——饮酒。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本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草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以上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2、从本文来,你认为写传记应表现哪些内容?明确:传记是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所以与此相关的内容都要写清楚,写详细。如本文就写了五柳先生的籍贯、姓名、思想、性格、爱好、生活情况。除此之外还应有生卒年代、主要经历和事迹等。写传记要紧的是要真实。三、问题研究1.作者为什么要托言为五柳先生写传记?而且还要交代人物为什么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