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xx县在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项目领办代办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三项制度,旨在探索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三项制度”的范围对象:与人民群众关系密切,承担执纪执法、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的全县各级机关的工作窗口,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企事业单位及其营业网点,以及各级各类行政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室)等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三项制度”的主要内容:一是“首问负责制”。县上明确要求各个执法监管部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有问必答、有疑必释、礼貌热情、办事高效”的要求开展服务。面对群众前来办理事情时,在岗被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或要求,无论是否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都要给群众作出回应和答复。对职责范围内的事,若手续完备,首问责任人要在规定的时限内予以办结;若手续不完备,应一次性详细告知其办事机关的全部办理要求和所需的文书材料,不得让群众多跑或来回跑。对非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首问责任人也要热情接待,并根据群众办理事项,负责引导群众到相应部门单位,让群众方便、快捷地找到经办人员并及时办事。落实“首问负责制”以来,全县各执法部门、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担当责任明显增强,办事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广大干部工作作风的根本好转;二是投资项目领办代办制。该县按照“一门受理、全程服务、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的流程,由县政府指定专门领办代办机构,指派专人,无偿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从立项、审批到开工建设全程服务。审批事项要做到公开透明,把行政审批所需的申办内容、责任单位、办事程序、报件资料、收费标准、承诺时限、监督措施等内容向投资者公布,实行“阳光审批政务”。在办理审批事项过程中,实行无偿服务、全过程服务,推行并联审批制度,统筹解决审批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对符合规定条件、手续完备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压缩审第1页共3页批时限,精简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快速办结,打通投资者和审批者之间无缝对接的渠道。对超出本级政府权限的有关审批事项,由服务对象自主选择服务机构,领办代办机构提供协助和指导。三是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由群众依法委托镇、村(社区)为民办事代理员以全程代理的形式代为办理相关事项,实行“一站式”办结,通过县行政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大厅、村(社区)便民服务室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互联互通互享,由县直主管部门依法、高效办理申办人所申办事项,让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干部服务帮到底。群众只需向村级为民办事代理点提出办事申请,提供相关材料,均予代理。代理事项主要内容包括:民政服务事项、卫生计生服务事项、国土住建服务事项、农林水服务事项、劳动保障服务事项、广电服务事项、综合服务事项等7大类42项事项,基本涵盖群众所有办事项目。“三项制度”的保障措施。一是“三亮”促公开。亮流程。采取摆放展板、设置电子屏幕、报刊、网站、便民服务手册等多种形式全面公开相关的政策法规、服务内容、办事流程、办结时限、办理结果、服务承诺等内容,接受群众监督;亮身份。通过摆放席卡、台签,工作人员佩戴工作证、胸卡等方式亮明身份;亮职责。通过电子显示屏、展板等方式对服务窗口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履职要求进行公开,亮明岗位职责。二是“三比”强服务。比技能。看谁政策法规精,看谁业务技能强,看谁办事流程熟,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业务培训,使党员干部熟悉业务、精通业务,成为所在部门单位的业务骨干、岗位能手和行业标兵;比态度。比为基层群众和管理对象提供服务的态度和水平,看对待群众是否热情周到,受理咨询是否耐心细致,回应诉求是否及时,服务过程是否满意;比效能。通过汇报交流、现场观摩、群众评议等形式,看谁进步快,看谁贡献大,看谁效率高,看谁群众评价高,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当表率、树标杆,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彰显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优质服务品牌。三是“三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