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命奏鸣曲》VIP免费

《生命奏鸣曲》_第1页
1/7
《生命奏鸣曲》_第2页
2/7
《生命奏鸣曲》_第3页
3/7
宝积教育管理中心六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第周课题《生命奏鸣曲》设计者赵明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字、词。(2)了解人体器官的作用,从而了解人体的技能。(3)体会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总—分—总”的写作顺序。(4)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跟随作者的描写,了解人体各器官的作用。(3)学习文章语言的特点,体会文章“总—分—总”的写作顺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努力释放生命的光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学习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及“总—分—总”的写作顺序。难点明确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活动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生朗读课题。2、学会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质疑。二、初读感知,设疑自探1、学生自读课题,解决生字新词。2、指名读文、正音,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及说明方法。3、学生默读思考。4、引导交流,指导明确以下内容。本文是篇说明文,介绍了关于人体内脏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体内到处充满着生命的活力与音响,这些音响组成了一支“生命奏鸣曲”。“生个性化创意1命奏鸣曲”这个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三、再读课文,解疑合探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2、反馈学习情况。本文在说明时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非常清晰:第一部分(1):总写活着的人各个内脏器官都要发出声音,汇成一支“生命奏鸣曲”。第二部分(2—6):分别从三个方面说明组成“生命奏鸣曲”的乐章。这部分分三层:第一层(2):说明心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二层(3、4):说明肺脏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三层(5、6):说明胃肠道发出的声音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第三部分(7):说明人体各种音响组成的“生命奏鸣曲”成为人的生命的重要标志。第二课时一、探究交流1、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本文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1)运用大量比喻的手法:把心脏比喻成“勤劳的鼓手”,因为它以每分钟60—100次的节律发出声音;把肺脏比喻成“管乐队”,因为“肺里有树枝一样分叉的气管,支气管、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等。(2)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通过比喻把人体有关知识形象地介绍给读者,清楚明白而又准确生动,充满趣味性。)(3)语言具体、生动。如:作者对于不同情况下心脏声的说明:正常情况下,发出“同、特、同、特”的声音;当心脏受到损伤时,它就急剧地跳动,鼓声就从“同、特”变成了“同、特、特”。你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妙处吗?(这样,说明准确,又生动形象。把心脏跳动的有关知识介绍给读者。)2二、总结全文、拓展阅读。1、从内容到说明方法作简要概括。(1)全文结构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2、你还知道人体的哪些声音?能根据自己的了解,说出怎样的声音变化判断一个人体是否健康吗?(从咳嗽声、打喷嚏的声音以及嘶哑的嗓音可判断一个人正患感冒、支气管炎或咽炎:从人发出打哈欠的声音,可判断一个人疲劳或困倦的程度等。)三、拓展运用1、仿写练习:结合本文“总—分—总”的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生动准确的特点,学生自定内容,主题进行仿写。2、完成课后习题【板书设计】生命奏鸣曲心脏跳动血液奔流珍爱生命释放光辉肺脏呼吸胃肠蠕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孟子语录》设计者赵明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孟子和孟子的思想;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3过程与方法熟练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准确把握课文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课文,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准确理解“舍生取义”的思想内涵。难点“兼得”和“舍生取义”二词的理解。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活动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范读,生体会。二、介绍相关资讯:1、作家作品:孟子: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人。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战国时的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生命奏鸣曲》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