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大脑》教学反思一、设计理念科学课程在总标准中提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目标的表述中强调,应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保持和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从学习方式上讲,科学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尊重客观事实,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从而真正体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本节课遵循上述设计理念,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活动贯穿课堂始终。二、教学反思(一)、激发兴趣,在愉快气氛中体验成功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因为知识是不能传递的,教师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教师教学活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是课堂教学成与败的关键。于是在新课引入时,我设计了一个师生互动的游戏“看谁反应快”。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再加上和老师一起做游戏就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了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注意穿插猜一猜、想一想、掂一掂,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交流中用多种形式进行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有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保持一种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在班级中形成愉快的气氛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充分准备活动材料。这节课,我设计了以下活动:观察核桃仁、团报纸、掂豆腐、摁豆腐、制作大脑模型。活动要求学生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为了使学生们想出的办法能充分得以实施。我为学生们的探究活动提供了方便。材料的多样性符合了学生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构主义主张科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在逻辑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学教学,因此我特别注意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在亲历探究的体验和感觉(体会)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了多个有充足探索空间的活动,让学生尽量发挥创造潜能。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按照自己的方法从事种探究活动,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经历一个动口、动脑、动手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知识建构过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收获。在整个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只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教师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发现,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比如知识结构)强加给学生。并且每个生在亲历探索活动中,通过交流讨论,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又可以充分表现自我1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在不同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三、今后的改进措施1、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熟练的掌握了课堂提问的技巧,这也是我的弱点。尤其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科学概念的介绍,自然现象的解释,科学实验的实施等主要教学活动,对课堂提问的要求似乎更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事先设计好的课堂提问或课堂上随意无效的提问,不仅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有时还会毁了一堂很好的教学课。2、“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活动,这节课学生所提的问题多而乱,费了些时间整理,说明我课前预设不到位和平时训练不严谨。课前我只想到了一些简单的知识性的问题,并没有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深入探究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不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但可以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