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说明《满井游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本中第六单元的第四课,这是一篇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作者袁宏道是一位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他轻视世俗名利,耽爱游山玩水。这篇游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乎意料又合情理。二、设计意图现今的中学生迷恋于高速发展的网络,对现实生活中的美景置若罔闻。这篇游记又是一篇自读篇目,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展示北国初春的美景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诵读让学生去感悟、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在听读课文的同时穿插早春的多彩画面,让学生进一步去感受文章的意境,力求突破教学重点;比较阅读,通过与其他同类篇目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把握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从而完成本文的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课堂讨论,保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法上,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画面展示,进而想像生活中早春那多姿多彩的画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再现艺术形象,掌握观赏景物的方法和写景文章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教学目标基于本篇课文较长,学生又难于理解,因此我分两节课学习本文。在第一课时中我引导学生解决字、词、朗读和翻译;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我说课的内容就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本文的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1.体会课文中运用白描、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的妙处,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2.形象描写春景,练习写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1.感受文中描绘的优美的春天景色。2.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生动形象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二)复习巩固:1、读准字音:(投影)燕地寒花朝节辄返廿二日倩女之靧面浅鬣寸许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呷浪之鳞恶能无纪髻鬟风力上劲2、解释词语:(投影)局促一室之内:每冒风驰行:土膏微润:红装而蹇者:3、翻译句子:(投影)(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三)深读课文逐层分析1、第一段从表达方式上属于哪一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齐读课文)2、重点分析第二段,学习作者写景的方法。(学生自读课文。指名读课文)思考:(1)第二自然段从表达方式上属于哪一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作者是按着什么顺序写景的呢?(3)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3、学习第三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齐读课文)思考:这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四)再读课文总结游记的写法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归纳游记的写法。思考:写景散文由几大块组成,这几大块各写了什么内容?(五)学以致用:学生浏览《岳阳楼记》检验总结出的游记的写法(六)学生练笔:现在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任选一个季节描写景物,写出你独特的感受。五、板书设计:结合本文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更清楚地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观赏景物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我设计了如下板书:城中余寒---(叙述)----时间、地点、人物、天气、事情的起因总:满井全景满井游记满井春色---(描写)分:水、山、柳、麦、人、鸟鱼结束全文---(议论)-----寄情山水六、教学反思:教学本文我采用了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思考,直至引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者到大自然中去游历,排遣了在官场中的孤独和生活中的寂寞,在大自然中得到了最好的慰藉。现如今的学生的生活也同样是单调的、乏味的,学习之余迷恋网络游戏。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之余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既能赏美景,又能放松心情,开阔视野,并能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其中,两全其美。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足,那就是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