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里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贾岛说:“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杜甫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徐再思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学习目标1.初步接触意象的概念。(重点)2.认识景与情之间的联系。(难点)3.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展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宏伟、远大的抱负。二、学法指导1.饱含深情诵读课文,初步感受作者情感,课后组内互相检测背诵。2.用笔圈画出上片中的意象,体会意象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所学到的有任何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1、看知识链接1分钟2、跟随录音有感情诵读课文2分钟3、结合文本,完成自测题10分钟4、小组讨论5分钟——理不辨不明,事不鉴不清—男儿不展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山树水船鹰鱼万物湘江秋景图红万染漫碧百争击翔竞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感慨自测题参考答案示例景物景物特征情感山万、红林层、染江漫、碧2、诗人情感: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回忆往昔乐观豪迈热情自测题参考答案示例景物景物特征情感乐观豪迈热情山万、红林层、染万类竞(象)(意)自测参考答案示例(1)能。(2)如:“林”的特征是“层、染”。“层”是“层层叠叠”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枫林重重重叠叠的繁茂状;“染”是“点染”的意思,刻画了枫林经霜以后呈现出染过一样的红色。(3)层层叠叠的枫林如火一般,折射出诗人乐观、热情的革命情怀。自测参考答案示例答:能。山、林、江、舸分别为万山、层林、碧江、百舸,以数量和外在的表象渲染博大的、辽远的空间。毛泽东同志的眼中看到的是:莽莽苍苍的群山,层层叠叠的重林,成一片火红,枫林如火,是作者热情如火的外在表象。自测题答案上片中诗人借用景物来表达自己情感的手法叫做借景抒情;诗人借用的蕴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典型景物,也就是诗人表现情感的载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意象;下片中通过文字直接看出诗人情感的手法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总结生活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得到教训克柳切夫斯基内容小结:纵观全词,上阕借景抒情,作者通过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意象,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营造了生机勃勃,壮阔绚丽的意境;下阕直接抒情,诗人回忆战斗时期的生活,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知识小结:意象=意+象借景抒情直抒胸臆通过……意象,勾勒……图画,营造……意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四、当堂检测答案1.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先分后总2.精神面貌: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内容: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3.被冰封的北国,飘着万里的雪,山舞银蛇,原驰蜡像,红装素裹的大地——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日清反思一、学习目标完成情况二、课堂表现情况1、笔记是否完整2、上课讨论情况3、自测题和当堂测试题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