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交通、问讯、绝境、间隔、无论、妻子”等词的古今异义,掌握“志、寻”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2.初步了解“记”的一般特点。3.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4.领会本文按渔人所经历的顺序记叙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且详略得当的写法。5.研读鉴赏,认识理想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古今异义、一词多义。2.顺畅朗读并熟读成诵3.研读鉴赏,认识理想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探究2、指导方法,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感受文美人们说,青年时代是一个多梦的时代,在你们多姿多彩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美梦吧。我国东晋时期有个叫陶渊明的诗人,他也有过一个美梦。他梦见了什么呢?——桃花源,今天,老师准备和同学们一起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去(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二、感知课文,翻译课文1、出示生字词:便舍船豁然俨然阡陌衣着垂髫恰然便要还家邑人间隔语云诣骥2、听读录音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要求:①字音要读准。②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指导: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③无论魏晋。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4、学生有感情的自读5、疏通文句1)让学生提出疑难杂句,讨论解决2)有关的文言知识归类a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意动用法)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此中人语云:告诉(名词作动词)b一词多义:复:复行数十步::又不复出焉:再舍:便舍船:丢下屋舍俨然:房子寻:寻向所志:寻找寻病终:不久志:处处志之:作标记寻向所志:记号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为具言所闻:给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c一义多词: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便要还家——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d古今意义不同: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要说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如此:古义:象这样今义:这样间隔:古义:隔离今义:距离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如:这个孩子俨然像个大人。缘古义:沿,如缘溪行今义:缘故,缘分延古义:请,如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今义:延长.延伸津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如后遂无问津者今义:口液e、成语: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来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豁然开朗:形容有狭窄昏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也形容完全领悟。豁然,开阔明亮的样子。无人问津:比喻无人过问二十分冷落。津,渡口。怡然自乐(得):形容和悦而自得其乐。依然,和悦的样子。落英缤纷鸡犬相闻f、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南阳的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g、通假字便要还家:通“邀”,邀请。h、其他:借代: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用落英借代花瓣。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此借代老人小孩。省略: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三、研读鉴赏,认识理想1、朗读课文概括故事的内容。明确:渔人发现桃花林,走进桃花源,离开桃花源。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2、请同学们告诉我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王安石说“世之瑰怪、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同学们能否将这段文字用现代文改写船沿着那缓缓溪水向前划行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就好像就此定格了,两岸的景色如幕布似的向后退着,只见一片粉红夹岸而来,晴空下,桃枝交柯,纷纷扰扰,桃花菲薄迷离。花色胭红,占全了两岸的全幅幕布,一阵清风,伴随着芬芳香气,花瓣如粉红蝴蝶,飞舞空中。有落在岸上的,有落在溪水中,悠悠荡荡,沿着春天的津渡而上,清溪泻玉,桃花放焰……4、朗读第二、第三段,体会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画卷让我们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