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子书包的“蝴蝶模式”读写双课堂研究王卫杰(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广东·广州511400)【摘要】着力于探究“网络学案、互动讨论和测试反馈“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以“教育云”背景下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通过分析“蝴蝶模式”的经典课程流程,控究“蝴蝶模式”在语文读写双课堂中的应用过程,是本论文的第一要义。这对进一步完善“一体两翼,三位一体,双翼齐飞”的双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指导高中语文电子书包读写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语文互动讨论测试反馈网络学案读写双课堂蝴蝶模式中国大陆电子书包(electronicschoolbag)教改思潮的涌起,源于新加坡,但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从教改实践中总结出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规定或范式,却是在口号化智慧教育之后研究者需要冷静深思的问题。现在,学界认为,电子书包是“若干电子书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教学资源包,包含学生学习所需要的教材、教辅、工具书等,有针对性、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海量练习,能进行问题积累、错题收集、资源及时更新的学习工具1。”“蝴蝶模式”的建立植根于电子书包教学实践,结合语文学科读写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目的在于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落实“研学后教“的改革理念。从整体上看,本课题主要从理论阐释和教学流程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基于电子书包的语文学科“蝴蝶模式”教学理论,结构上以“网络学案”为主体,以“互动讨论”和“测试反馈”为两翼,内容上以学生兴趣点的激发为学案之本,以温习旧知、反馈巩固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旨归。下面,笔者就从理论建构和实践流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一、“蝴蝶模式”读写双课堂理论支点“一体两翼”的范式概括并非子虚乌有,是笔者之杜撰,它是适应信息时代对“泛在学习”的广泛需求,脱胎于“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理论,在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以发现、磨合、完善之后而产生的。在教育学史上,“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的理念是“蝴蝶模式”的理论支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现代教育之父”德国学者赫尔马特在其专著《普通教育学》中重视心理规律对科学教育过程的影响,提出了“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的理论。赫尔马特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将兴趣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结合起来,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阶段理论:“明了”重视师生的课前准备;引出新概念;“联想”重视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知识点之间的贯通;“系统”重视师生在互动中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方法”重视学生通过练习拓展所学的知识和规律。“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理论生发出的“四个阶段教学法”策略操作性十分强,且与笔者根据教育科学化、信息化而尝试研究的“蝴蝶模式”的三个因素(一体两翼)是一脉相承的。如下图:图1:“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理论与“蝴蝶模式”读写理论比对关系上图所示,在两者的理论对比中,主体“网络学案”对应“明了”,“互动讨论”一翼对应“联系”和“系统”,“测试反馈”一翼对应“方法”一翼。“蝴蝶模式”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一种以“网络学案”为头部,以“互动讨论”和“测试反馈”为两翼的语文双课堂教学模式。其中,“网络学案”主体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有作家、作品简介、预习课件、写作素材、研学主题链接和课后拓展阅读等6个部分组成,是模式的主体;“互动讨论”一翼包含主题1、主题2、主题3等若干主题,外链接网络学案,内部含主题名、回复主题说明,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地发帖和回复同小组内帖子,是学生展才华,秀能力的舞台;“测试反馈”一翼包含课前预习小测、课后反馈小测两个部分,有复习旧知、巩固新知的功能。二、“蝴蝶模式”读写课堂经典流程【“蝴蝶模式”双课堂流程】“研讨课”开始1向晋榜:《电子书包的现状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6期。1/4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网络学案互动讨论测试反馈读写双向读写检测“蝴蝶模式”读写理论“教育过程心理学化”理论框架“自主课”结束图示:《春夜宴》“蝴蝶模式”电子书包双课堂流程图从上图可以看出:第一步:自主课一开始,“网络学案”贯穿教学活动的五个环节,处于中轴线的位置。其内容包含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