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辛亥革命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时间地点领袖组织基础纲领性质1905年东京孙中山兴中会等三民主义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深入思考】如何理解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提示:(1)有了统一政党的领导。(2)有了明确的革命纲领——三民主义。(3)有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2.武昌起义的爆发(b)有利时机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时间1911年10月10日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参加力量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1912年2月清帝退位标志清朝统治结束)3.中华民国的建立(b)成立时间首都临时大总统国旗纪年法政权性质1912年1月1日南京孙中山五色旗公历;民国纪年资产阶级革命政权【知识拓展】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起始的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元纪年法的换算:民国*年+1911=公元*年;公元*年—1911=民国*年。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是在1937年,只要减去1911年,可算出是民国26年;反之,知道抗日战争结束是在民国34年,要换算成公历,加上1911年,得出1945年。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目的:(直接目的)为限制袁世凯独裁,(根本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3)内容①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否定君主专制制度)。②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等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权利)。③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三权分立的原则)。【深入思考】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区别提示:(1)封建制度包括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等。(2)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结束于辛亥革命,封建制度终结于新中国的成立。④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实行责任内阁制)。(4)意义①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③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1)性质:近代中国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2)意义①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巨变中的第一次。领域影响史实政治政治民主化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经济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生活生活近代化破除封建习俗和观念,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迁②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亚洲觉醒。【知识拓展】不同史观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文明史观: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2)革命史观: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4)社会史观: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5)全球史观: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1.五四运动(c)(1)背景: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列强侵华和十月革命影响下的必然产物,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2)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合理要求,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3)过程阶段时间中心主力初步结果第一阶段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①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二阶段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知识拓展】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理由(1)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领导阶级。(2)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4)意义①性质: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