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长春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材第十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是舒婷的代表作之一,旨在表达诗人对祖国的一种深情。该文章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并被编入选入教材,深受各大朗诵人士的喜爱。【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3、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意象特征;4、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诵,理解诗中的语言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精神。激发爱国、为国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体会诗中包孕的思想感情。2.把握诗中蕴涵和象征的社会内容。【教学难点】认识诗歌的抒情特点,积累诗歌欣赏方法。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爱国是个古老的主题,从《诗经》发轫,《楚辞》登程,在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以屈原为代表的众多的爱国诗人,他们在诗中抒发的爱国之情总是和忧虑国家的命运相联系的。经历了“文革”浩劫之苦的朦胧诗人舒婷,以其沉重的历史积淀,将个体的“我”汇注于祖国的大形象,抒发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一代人的严峻思考、深刻反省和顽强追求。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去体会诗中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二、介绍写作背景及作者1.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泉州人。1969年至闽西山区插队(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事农业劳动),1972年返回厦门,当统计员、染纱工、焊锡工等等。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朦胧诗:是指成长于“文革”时期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诗歌,由石天河从国外引入。它们多强调主体的真实,追求艺术表现上的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多蕴涵着伤感情调和反叛精神。2.写作背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成诗于1976年“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是一首深情的爱国之歌,这首诗写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刚刚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时期,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与信念。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我”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三.朗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教师范读,听朗读带,全班齐读。干瘪驳船蜗行胚芽迷惘隧洞绯红淤滩纤绳四、整体感知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每两行表现一个意象,仿佛是一首以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把忧国的情绪强化为深深的悲怆。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抑扬顿挫,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巅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这就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五、研读赏析1.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蕴涵和象征了哪些社会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边讨论。这首诗为了抒发对祖国的深情,把数百年的历史浓缩在四组意象群之中。这四组意象群是“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泥上的驳船”;“贫困”“悲哀”“希望”“飞天袖间”的“花朵”;“簇新的理想”“蛛网”“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泪眼的笑窝”“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迷惘”“深思”“沸腾”的诗人、“伤痕累累”“富饶”“荣光”“自由”的祖国。第一组意象以委婉曲折的笔触,回溯祖国数百年来的贫困落后,表达对祖国长期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