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时空定位】【框图结构】第15讲两极格局的形成【自主复习】【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3.马歇尔计划《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4.美苏对峙格局的形成5.“冷战”的影响【认知深化】1.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典例.自1950年开始,美国先后在联邦德国、摩洛哥、希腊、菲律宾、夏威夷等地以及东地中海、北太平洋航行的船只上建立大功率的转播站(船),使用多种语言进行广播。美国此举意在()A.重塑国际形象B.强化反共宣传C.扩大海外市场D.维护地区和平【答案】B【解析】1950年是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故选B项。美国在二战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无需重塑国际形象,A项错误;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C项错误;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广播是为了进行舆论宣传,对抗共产主义,破坏了地区和平,D项错误。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1)相同点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背景针对“希腊、土耳其危机”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统治秩序面临威胁内容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经济援助计划表现形式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采取隐蔽的经济手段影响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典例.(2017年北京卷22).图10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图中①处应填写()A.罗斯福新政B.“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D.欧洲煤钢联营【答案】C【解析】题目时间是1949年,与罗斯福新政时间不符,且与漫画中欧洲自立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铁幕”演说是丘吉尔在1946年提出的,与题目中的美国和欧洲无关,故B项错误;1947年,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有利于欧洲的经济的恢复,故C项正确;欧洲煤钢联营成立于1951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课时检测】1.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时殷弘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余伟民“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徐蓝“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答案】B【解析】由材料“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之中”“‘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可知“冷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故选B;1947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排除A;材料强调“冷战”的原因而非表现,排除C;材料强调“冷战”爆发的原因而非影响,排除D。2.(2020·株洲模拟)“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