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VIP免费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_第1页
1/2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_第2页
2/2
课题《绿》(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2.能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并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文中所写景物的特征以及作者抒发的情感。教学难点:学会作有个性且精彩的批注。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走近朱自清1.导入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了,初中语文教材选了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这两篇作品给同学们留下了深深的美好的印象。春天,给人们无限的希望与蓬勃的活力;秋天,也会以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感受到永不衰竭的生机。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小品《绿》,则是把对光明和理想的执着追求满蓄在对一潭秋水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描绘中。今天,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浙江仙岩山中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2.组织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并评价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态度。明确: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本文写于1924年。当时朱自清先生在思想上比较健朗,基本上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因而文章也写得清朗明快,优美的文字中满蓄着勃勃的生命活力。二、读“绿”1.听配乐朗读(录音),说感受,找感受。①不看书,让我们凝神屏息,全身心地去感受这“绿”的神韵。(听录音)②刚才大家听得很投入,能用一个词或短语说说自己的感受吗?③这是大家的感受,那朱自清先生对这绿的总体感受是什么呢?请大家翻开课文。找出这个句子。(“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2.体会“惊诧”,明白“文眼”。“惊诧”是什么意思?(惊讶、诧异)能不能把“惊诧”换成“惊讶”?为什么?(“惊诧”是“十分惊讶”,比“惊讶”程度重。)这个“惊诧”既表明景中情(惊喜),又暗示情中景(奇异),这种形神皆领的字眼我们称“文眼”。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放开地、自由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朗读中能体现全文的基调:清朗明快,洋溢着勃勃生机。三、评“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题《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