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知道电离平衡常数,认识电离平衡常数与弱酸、弱碱的酸碱性强弱之间的关系。2.能通过化学平衡理论认识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认识温度、浓度影响电离平衡的规律。1.电离平衡常数(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弱电解质电离生成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次方)的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分子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为电离平衡常数,简称电离常数。(2)表达式:一元弱酸:CH3COOHCH3COO-+H+Ka=。一元弱碱:NH3·H2ONH+OH-Kb=。(3)意义:电离常数表征了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根据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的相对强弱。(4)电离平衡常数的特点①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且升高温度K值增大。②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易电离,对应的酸性(或碱性)越强。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逐级减小且一般相差很大,Ka1≫Ka2,故溶液中的c平(H+)主要由第一步电离程度决定。④多元弱碱的电离比较复杂,一般看作是一步电离。2.电离度(1)定义: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达到平衡状态时,已电离的溶质的分子数占原有溶质分子总数的百分率,称为电离度,用α表示。(2)表达式:α=×100%。(3)影响因素:弱电解质的电离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一般而言,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浓度越小,电离度越大。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①概念: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弱电解质分子电离出离子的速率与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叫做电离平衡。②特点: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服从化学平衡的一般规律。(2)内因:由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3)外因因素影响结果温度升高温度,电离平衡正向移动浓度加水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外加物质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相同的离子,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同离子效应)加入与弱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反应的离子,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微点拨:弱电解质电离遵循“越稀越电离,越热越电离”的规律。1.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1)当CH3COOH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c平(CH3COOH)=c平(H+)=c平(CH3COO-)。()(2)向氨水中滴加酚酞变红色,说明NH3·H2O是弱电解质。()(3)NaHCO3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aHCO3Na++HCO。()(4)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a=。()(5)相同温度下,Ka(HF)>Ka(CH3COOH),说明酸性:HF>CH3COOH。()提示:(1)×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时,溶质分子浓度和离子浓度不一定相等。(2)×氨水使酚酞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OH-,不能说明NH3·H2O部分电离。(3)×NaHCO3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HCOH++CO。(4)×Ka1(H2CO3)=,Ka2(HCO)=。(5)√2.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a)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a值减小B.电离常数Ka与温度无关C.相同温度下,电离常数(Ka)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的电离能力越弱D.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大小关系为Ka1Ka2>Ka3,D错误。]3.在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要促进醋酸电离,且使c平(H+)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加适量水C.加入0.1mol·L-1NaOH溶液D.加入0.1mol·L-1HCl溶液A[CH3COOHCH3COO-+H+为吸热过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平(H+)增大。]电离平衡常数的应用(素养养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他们选择了三种试剂分别为0.1mol·L-1的NaHSO4溶液、0.1mol·L-1的NaHCO3溶液和0.1mol·L-1的Na2CO3溶液。1.三种溶液中哪种溶液呈酸性?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提示:NaHSO4溶液呈酸性。可取适量溶液于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或加入适量碳酸氢钠溶液产生气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