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了解地理环境的概念及构成要素,并能举例说明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别及联系。2.理解气候的组成要素,学会分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各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重点)3.掌握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难点)教材整理1地理环境阅读教材P62,完成下列问题。1.分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环境(1)概念:又称自然环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2)组成:由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组成。3.人文地理环境: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的、具有地域分布规律的人工环境。正误判断:(1)地理环境就是自然地理环境。()(2)人文地理环境与自然地理环境各自独立,没有任何联系。()【提示】(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2)×人文地理环境是人类在自然地理环境基础上改造形成的,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内在联系。教材整理2气候——一种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阅读教材P63~P65第9段,完成下列问题。1.概念: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2.影响气候的因素(1)图中字母代表的因素分别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人类活动。(2)造成各地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填字母)。(3)受图中B(填字母)因素的影响,副热带大陆东西岸形成了不同的气候,大陆西岸形成的是地中海气候,大陆东岸形成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4)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海陆差异的影响、洋流的影响、地形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5)图中C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包括释放废热、改变大气成分、改变下垫面性质等。正误判断:(1)太阳辐射是造成各地气候差异最根本的因素。()(2)受海陆位置影响,内陆地区降水都非常少,甚至无降水。()【提示】(1)√(2)×内陆迎风坡地区也能形成丰富降水,如我国天山西侧和北坡降水较丰富。教材整理3气候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阅读教材P65第10段~P67,完成下列问题。1.自然地理环境是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气候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最终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正误判断:(1)径流量稳定的河流不受气候影响。()(2)气候作为外力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提示】(1)×气候影响着河流的水文特征。(2)√影响气候的因素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从全球来看,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是干旱的沙漠或干旱草原,如西亚和北非地区;而我国的南方地区虽然也位于这一纬度带,却摆脱了成为沙漠的厄运,而成为降水丰沛的“鱼米之乡”,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探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提示】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探讨:我国南方为什么会成为“绿洲”?【提示】我国南方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降水丰沛,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1.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影响原因由低纬向高纬形成热带、温带、寒带太阳辐射强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地区气候的季节交替同一地区太阳辐射随季节变化2.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大气环流的状态直接决定着各地的天气过程,也就决定着各地气候的形成,因此它是形成气候的直接因素。大气环流形势不同,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气压带或风带受单一气压带或风带影响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受季风影响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3.下垫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下垫面因素差异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差异热力性质陆地比海洋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水分条件海洋上空气湿度及降水量大于陆地洋流暖流增温增湿,暖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降温减湿,寒流经过的地区比同纬度其他地区气温低,降水少,易形成雾地形海拔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