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__了解水圈的组成形式及相互关系__1.水圈的特点(1)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2)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水圈的组成存在形式:气态水(数量最少、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和固态水。水体类型:海洋水(最主要)、陆地水和大气水。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一般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__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__1.填表分析三类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特点。类型主要环节特点海上内循环A蒸发→B降水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地表径流环节。3.人类活动对E(填字母)环节影响最大,主要体现:改变时间分布规律——修建水库,改变空间分布规律——跨流域调水。4.归纳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3)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4)塑造:地表形态。1驱动水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水的重力能,水循环的根本原因在于水的三相变化。2外流区域发生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泾惠渠灌区是一个从泾河自流引水的大型灌区(引水主要用于农作物灌溉),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中部,是我国典型的梁井结合多水源灌区。读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系统示意图,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泾惠渠灌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只参与陆地内循环②只参与海陆间循环③可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④使灌区地表总体趋于平坦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泾惠渠灌区引河流水灌溉()A.不能改变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B.加大了灌区地下水水位变化幅度C.增加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D.改变了灌区水循环的类型3.有人建议泾惠渠灌区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从而达到节省灌区用水的目的。这种做法将使灌区()A.作物蒸腾水量减少B.大气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水量增加D.地表径流量增加解析:1.C2.C3.A第1题,灌区地下水与河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泾河为外流河,据此可判断灌区内的水还参与海陆间循环;灌区的水循环可以促进灌区水分和热量平衡;灌区水循环过程中流水不断侵蚀、搬运和堆积,使地表总体趋于平坦。第2题,泾惠渠灌区通过引水工程使河流水进入灌区,改变了大气降水的天然分配;灌区引河水灌溉,补给地下水,使干旱时地下水水位不至于下降太多,减小了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幅度;水量增加加大了灌区原有的水循环强度;泾惠渠灌区的地理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灌区水循环类型依旧包括海陆间循环与陆地内循环。第3题,高耗水作物的减少使灌区作物蒸腾水量减少;灌区大气降水量主要与大气环流有关;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引水量减少,下渗水量减少,地下水水量减少;减少高耗水作物的种植会使灌区用水量减少,地表径流量减少。北方冬季大棚顶上常常结满露珠,影响棚内蔬菜光合作用,同时,较冷的水滴滴到蔬菜上,还容易导致蔬菜腐烂,造成减产。所以大棚设计要尽量减小棚内湿度,并且有利于露水的收集。读图完成4~5题。4.水滴由棚顶到集水容器的过程相当于水循环环节中的()A.下渗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5.除棚内空气湿度外,影响集水量的因素还有()A.大棚内外温差B.棚内昼夜温差C.棚外风力大小D.棚顶倾斜角度解析:4.B5.A第4题,棚内水汽遇到玻璃顶受冷凝结形成水滴,然后水滴在重力作用下由棚顶降落到集水容器,类似于水循环的降水环节。第5题,凝结量与棚内的空气湿度和大棚内外温差有关。大棚内的空气遇到冷的玻璃顶,就会凝结形成小水滴。大棚内的空气湿度越大,大棚内外温差越大,玻璃顶的温度越低,水汽凝结越多。__掌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__1.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