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教学目标:1.诵读欣赏文中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人物形象。2.梳理小说情节,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概括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欣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从中感受人物的性格。2.梳理小说情节,感悟起伏曲折的情节所表现的深刻主题。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2.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填空:本文的体裁是,作者是国作家,有“”的美称。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摹写人情世态,充分显示出他的“社会风俗画家”的才能。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等,长篇小说《》《》等。3.通读全文(1)根据小说的情节把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并分别在“于勒”前加一个动词来概括。第一部分(1-4)故事的开端--于勒。第二部分(5-19)故事的发展—于勒。第二部分(20-47)故事的高潮—于勒。第二部分(48-49)故事的结局—于勒。二、合作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展示”部分的知识点。(二)深入品味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1.赏析情节: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得十分巧妙,使故事曲折,引人入胜。仔细阅读订正栏:课文,回答下面几个问题,深刻体会这一特点。(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介绍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文章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待的?这部分内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什么作用?2.品读人物:(1)下面的语言描写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希望破灭时怎样的心理和感情?①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②母亲也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2)除了语言描写,本文还另外运用了其它诸多描写方法,请从这个角度入手对你感兴趣的人物加以分析。(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3)“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什么心理?三、课堂整理:1.这篇小说以菲利普夫妇因而前后变化的态度,组成令人惊叹的情节波澜,表现世态的炎凉,通过、、描写,形象地表现他们、的灵魂,从而展现了这一主题。2.写作特色:(1)情节曲折,构思巧妙;(2)人物鲜明,写法多样;(3)主题深刻。四、当堂作业订正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