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学习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难点)2.掌握农业布局原则。(重点)3.知道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分布。(重难点)4.掌握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气候、土壤、水源、地形等方面。(2)农业技术: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3)社会经济:农业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政策等。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6)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1)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一回事。()(2)农作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自然条件,说明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更多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4)农业地域就是农业生产地区。()(5)决定下列农业活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提示:(1)×影响农业的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是不同的。光照条件主要指太阳辐射的时间长短和强度;热量条件主要指气温(积温)高低。太阳辐射强,气温未必高;光照条件好,热量条件不一定好。(2)×自然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是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改革或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来影响农业生产活动,所以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3)√相对自然因素来说,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经常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业生产。(4)×农业地域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一定地域范围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农业生产的地区。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的特征。而农业生产地区内部可能存在若干种且变化的农业经营方式。(5)A[华南双季稻生长需要充足的热量;宁夏平原降水稀少,发展水稻种植需要灌溉水源;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质量高,得益于当地光照充足;上海郊区乳畜业的发展是因为上海经济发达,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农业区位因素《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中记载,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段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问题1(人地协调观)上述现象说明农业生产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提示:气候差异的影响。问题2(综合思维)过去只有在原产地人们才能吃到新鲜的橘子,现在即使在东北地区人们也能吃到新鲜的橘子。这体现了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什么变化?提示:冷藏保鲜技术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生物的生长发育要求的水分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高低不同而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