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国土开发与保护1.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区域一体化。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核心、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以及路径。3.海洋权益事关我国的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要切实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4.海洋权益的相关概念及范围、我国海洋发展的相关战略及其内容。5.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的领土。6.南海诸岛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所在地理位置。7.地理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的体现。8.地理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应用范围的差异。学习本章内容,能够通过收集和呈现区域相关地理数据、地图,联系实际生活,认识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一体化的关系。(地理实践力)通过认识特定区域发展战略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说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通过我国海洋及岛屿的分布,增强海洋意识,理解检测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的意义。(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通过实际生活案例,灵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地理实践力)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根据教学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第四轮专业学科评估结果。排名(不分先后)学校名称星级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中国海洋大学★★★★★3北京大学★★★★★4中国地质大学★★★★★与本章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1.结合实例,理解京津冀地区发展的战略核心。【区域认知】2.结合实例,掌握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3.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树立和谐的人地观。【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的地理背景1.地理背景的概念:对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与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2.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之一。战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地理背景特点范围位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地位土地面积约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2.3%,2016年年末人口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约占我国国内生长总值的10.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的所在地位置西侧是太行山脉,北侧是燕山山脉,东临渤海,南接河南省和山东省。京津冀地区西部、北部地势较高,东部、南部地势较低,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降水量大约在400~800毫米之间。从降水的时空分布来看,降水多集中于夏季,特别是7、8月份;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水文绝大部分位于海河流域,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和北运河为该区域的核心水系。湖泊主要有白洋淀水源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为满足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长快速增长的需求,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现象严重,并诱发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2014年底,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向京津冀地区调水量为57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状况,大大减轻了京津冀地区地下水超采的情况海岸线近700千米的海岸线上,坐落着天津港、秦皇岛港、唐山港、黄骅港等天然不冻海港,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北京和天津人口密度大,产业分布相对密集,而河北省人口密度相对小,产业分布相对稀疏。京津冀地区许多产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有效协调3.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地区的城市、人口和产业分布不均衡,地区间缺乏紧密的产业关联,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知识清单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1.整体定位: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2.发展方向:(1)交通一体化: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内快速铁路覆盖所有地级市,高速公路覆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