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球的结构课程标准目标指南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学习要点: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应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其特征。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探究问题:1.利用地震波如何寻找地下石油、天然气矿藏?2.岩石圈与板块构造学说的关系。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地震波(1)种类(2)应用: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______不同和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发生______、折射现象的性质,可以“透视”地球内部结构。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1)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2)界面①图中C处在地下约33千米(大陆部分)处,地震波波速在此明显______,该界面叫________。②图中D处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在此界面____波突然变慢,____波完全消失,该界面叫__________。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1)地壳①范围:地球表面以下、________以上的固体外壳(图中字母____所示)。②厚度变化规律: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______越高,地壳越厚;反之越薄。(2)地幔①范围:介于地壳和______之间,即莫霍面至________面之间的圈层(图中字母____所示)。③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________以上),平均厚度________千米。预习交流岩石圈和地壳有何区别和联系?(3)地核①范围:地球的______部分,即________面所包围的球体,一般认为由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____组成。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概念组成其他大气圈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气体及其中的悬浮物厚度________________千米水圈由各种______组成的外部圈层按状态包括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按位置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连续但不规则生物圈地球表层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环境①分布于地壳、________和______中;②最活跃的圈层答案:一、1.(1)液体快固体慢(2)速度反射2.(2)增加莫霍面纵横古登堡面3.(1)莫霍面H海拔硅小硅镁镁铁大(2)地核古登堡G固态硅酸软流层100~110预习交流:提示:岩石圈不同于地壳,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3)核心古登堡镍液态熔融E固态F二、2000~3000水体大气圈水圈在预习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你在听课时加以关注?请在下列表格中做个备忘吧!我的学困点我的学疑点主题一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特征材料:上天容易,入地无门。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虽然这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假如你乘坐一辆既能耐高温高圧,又能穿透坚硬岩石的微型汽车,正进行一次穿越地心的科学探险活动。汽车上的车载仪表记录下了沿途经过地区的温度、压力的变化。结合材料探究:请从所经过圈层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情况、各圈层的物质状态、各圈层的大致厚度等几个方面简单描述沿途的见闻。主题二地壳的特征及其和岩石圈的区别与联系材料: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这两层的物质组成有着明显的区别(如下图)。结合材料探究:地壳的结构特点有哪些?(从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两方面分析)答案:主题一活动与探究:提示:沿途自上而下将经历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沿途见闻可归纳成下表。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千米)主要组成物质特征地壳莫霍面古登堡面平均约172900岩石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呈固态;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幔上层地幔含铁、镁的硅酸盐类固态,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固态,温度、压力、密度均增大下层地幔以铁、镍为主液态或熔融状态,横波不能通过地核外核固态,温度、密度、压力都很大内核主题二活动与探究:提示:①水平方向上: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②垂直方向上:硅铝层不连续分布(大洋部分较薄或缺失)。1.通过联想鸡蛋的结构来记忆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就像煮熟了的鸡蛋一样,有蛋壳(地壳)、蛋白(地幔)和蛋黄(地核)。2.地球内部分层综合图示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描写了教授莱得布洛克和他的侄儿阿克赛进入地下游历的过程,是人们渴望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体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