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课型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相关的历史与艺术知识点;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技能性目标: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性目标:朴素爱国情感及雨果伟大人格魅力的渗透。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反语嘲讽的语言效果。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难点:进行速读能力、捕获筛选信息能力及思维能力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炮台,进占天津,9月在通州八里桥打败清军,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在汉奸(龚自珍之子)的指引下,焚掠圆明园。后与清政府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又一次大量丧失领土和主权。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二、快速阅读测试包括课文及注释约1400字,3分钟内读完(根据中学生速读标准500字/分钟而定),要求看得快,记得准。三、感性认知圆明园。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只要我不回过头来/我以为我可以当作什么都不曾发生/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总评:“世界奇迹”;分述: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②具体讲园中之物;③耗费了巨大劳动;④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四、小组讨论探究:这封一千来字看似平凡的信中却折射出雨果非凡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你体会时间复备到了吗?关于人格魅力: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公正客观雨果与巴特勒上尉的交锋——不畏强权雨果是否并不热爱法国——深沉的爱关于语言魅力:体会反语的力量反复朗读后半部分(6——11段)请学生找出表达了雨果对英法联军辛辣嘲讽的语句。个别赛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相结合。指导朗读词语“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指导朗读句子“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体会其中反讽的语气,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小结: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五、探究质疑:为什么说“幻想产生东方艺术”?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属于各国人民的?为什么不直接谴责侵略者,而是先描绘圆明园的景象?为什么文章结尾说拿破仑三世展出的是“富丽堂皇的破烂”?文中为什么说“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雨果的文章中隐藏着对祖国与英国的极大憎恨,这样强烈的抨击,难道他不怕被报复吗?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愤怒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为什么巴特勒上尉这么重视雨果的评价?六、课后作业:读罢本文,你有什么想对雨果说的?给雨果回封信,谈谈你的感受(注意书信格式,点拨学生串联历史与现实)。板书设计:人格魅力——勇揭真相,何等良知语言魅力——反语嘲讽,何等智慧概括——具体——概括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