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志愿服务讲话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原来那种以“党、国家、社会”为核心、“单位制”为特征的“全能型”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向以“市场与社会”为核心、“社区制”为特征的“有限型”社会管理体制转变,“小政府、大社会”模式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这内在地要求我们积极组建社区草根组织,尤其是各种志愿组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志愿队伍以及服务体系的发展仍处较低水平。一方面,很多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产生于国家行政权力尚未涉及、无法覆盖到的“真空地带”,使得社区志愿服务类型有限、领域不广、公共性不强。另一方面,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数量少、不够规范,它们只具有正式组织的雏形,大多数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带有临时性、随意性缺点,远没有达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服务体系所应该达到的自主治理、自我服务要求。一、社区志愿服务的不同类型为了分析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者组织及其服务体系运作逻辑,我们选取了厦门龙头社区、泉州少林社区、漳州西街社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促进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志愿服务体系完善的具体措施以及可能途径。我们把漳州的西街社区称为行政主导型社区志愿服务(简称行政型),泉州的少林社区志愿组织模式及志愿服务类型为社会型(简称社会型),而厦门的龙头社区则介于这两者之间,我们称为混合型。我们之所以称漳州西街社区志愿队伍及其服务属于行政型主要就在于这个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成立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该社区既没有成立“社区志愿服务协会”或“志愿服务站”,使得该社区的志愿小分队服务围绕上级政府下达的“各项中心任务”,行政性特征明显。社区志愿者的招募主要依靠政府的安排以及社区的动员,个人自愿参加的仅有13位同志[1]。同时,志愿服务组织的领导不是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而是通过社区干部的选举任命。因此,这样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第1页共7页属于政府主导型。我们之所以称泉州少林社区志愿队伍及其服务属于社会型是由于:一方面,少林社区志愿者队伍主要通过“志愿服务站”通过发放倡议书、张贴招募宣传广告、上门宣传等形式吸纳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小分队,社区志愿服务站主动与驻社区单位沟通如何壮大志愿服务小分队力量。另一方面,少林社区志愿服务站对自身所建立的社区志愿服务小分队进行了规范管理。按照社区志愿小分队建立社区志愿者分类档案,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卡”,使社区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项目以及服务时间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记录。同时,志愿服务站围绕社区志愿服务态度、社区志愿服务的权利义务、服务技能等方面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培训,努力实现助人自助。同样,我们之所以称厦门龙头社区志愿队伍及其服务属于混合型主要是由于:一方面,该社区通过成立常设机构——志愿服务理事会——来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理事会所设立的理事长由社区居委会书记或主任兼任,理事单位则由社区居委会与各驻社区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组成,负责招募志愿者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小分队负责人则由居委会考察推荐与志愿者队伍自己选择相结合方式产生。这样的志愿服务组织具有行政与社会相结合特点。另一方面,从志愿服务内容来说,主要配合街道等政府部门的各类创建工作以及社区居民的日常志愿服务工作;从志愿者招募方式来看主要有志愿服务理事会组织招募以及社区居民的志愿参与相结合。二、不同类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比较我们认为志愿服务体系应当包括志愿服务输入、志愿服务筛选以及志愿服务输出这样一个组织化过程把志愿服务体系分为志愿者队伍组成方式、志愿服务经费来源、志愿服务开展、社会支持网络、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志愿服务价值实现等六个方面[2]。认为尽管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有所不同,但是都应当围绕着这六个方面进行展开。为此,我们从这些方面对所调研的社区志愿服务进行比较。指标社区西街社区第2页共7页少林社区龙头社区志愿服务类型行政型社会型混合型队伍建立志愿者招募行政指令社会动员行政指令、社会动员队伍负责人社区干部任命志愿服务站选拨经费支持经费来源街道拨款志愿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