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初中七年级《劳动人类制造力的源泉教案》精选教学教案初中七年级《劳动人类制造力的源泉教案》精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部分劳动的场景,通过欣赏这些场景来认识劳动制造世界。劳动是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家表现的重要题材之一。教学方法:1、欣赏2、讨论3、动手画劳动场景一、导入新课:1、简介本届学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青岛实验区第一届,师生共同参加、积极配合来完成教改任务。2、本节课为欣赏课。3、观看劳动的场景画面4、把学生分成四个组。抢答问题:观看1---2页的五个画面1: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性质和情节?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二、新授课:老师活动:1:根据座次分成四个组。2:提出活动一的第一个问题。3:老师在黑板上分四个记分牌,分别记分。4:活动一(2)、(3)问题根据时间再定。5:老师布置画一幅“表现劳动场景的画”。学生活动:1:分成四个组,自己选队长,起队名。2:抢答问题。3:选代表作总结。4:学生动手画“表现劳动场景的画”。能力要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培育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布置下节课的内容:对课本3、4页问题找出一、二个来论述,写成小短文下节课沟通。资料来源提示:互联网、图书馆课后记:新教材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给我们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需要我们仔细探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老师要以平等的身份组织和参加讨论。2、鼓舞学生大胆创新、探究,注意对有创见观点的学生充分肯定。3、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强调清楚。4、师生共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学习。初中七年级《劳动人类制造力的源泉教案》精选教学教案二单元课时:本单元分2课时教学。活动安排:◆观赏与描述:*你是否知道和理解这些美术作品所表现的劳动的性质和情节?*你对作品所表现的劳动场景有什么感受?*你对作品中人物的劳动心情和态度有什么感受?◆分析与讨论:*你对这些作品和作者知道多少?*你了解作品的时代和社会特点吗?*你能不能想像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要表现的主题?◆讨论与解释:*你从这些表现人类劳动的美术作品中获得了什么样的审美感受?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同的人物对劳动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和感情?◆体验与评价:*你对人类劳动的意义有什么体验和联想?*你对“劳动制造世界”有什么体会和看法?活动一1、课题劳动──人类制造力的源泉(上)2、学习领域欣赏评述3、课时1课时4、课前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课件、课外收集表现劳动题材的美术作品、课本等。学生准备学具:课本、钢笔、笔记本、自己收集到的作品等。5、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①通过欣赏(用课件展示)表现劳动题材的中外美术作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②老师宣布本课时教学任务及采纳的学习方式方法,要学生注重对中外美术作品的比较、分析,谈自己对作品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初步感受和理解。③学生预习,看课本上的图片和p;#8226;凡•高,1953年生于荷兰格罗渥忒-松丹特他是一位牧师的儿子。年少时的凡高并没有体现出任何独特的艺术天赋,在他16岁时,他才有机会接触艺术,而当时也只是在占比尔美术公司当职员。不久后,在爱情上遭受挫折的凡高,对生活感到十分痛心,他渴望寻求神灵的帮助,于是投入了宗教的怀抱决心做一个牧师。可是凡高未能熟谙深奥的教义,于是只好到比利时南部矿区波里纳士去传教。但是因为他的口才不好,最终还是未能成功。在美术公司工作期间,凡高喜爱在业余时间参观一些美术馆,对当时弗朗索瓦•米勒的艺术颇有兴趣,同时从他的作品中有所领悟。于是,在事业和爱情上屡经失败的凡高,终于决定自己也当个画家。1886年3月,依靠他在巴黎当画商的弟弟的帮助来到巴黎,并通过弟弟的关系认识了印象派画家,并与他们密切交往,画风深受其影响。一年半后,他迁居到终年充满阳光的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居住,他在这里舍命作画,主要作品都产生在这一时期。由于穷困和劳累,他精神失常,反反复复,最终自己结束生命,那时才37岁。十几年的艺术生涯,留下八百多幅油画。他的画风对后来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艺术影响很大,堪称世界绘画承前启后的重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