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时间教学课题26、清平乐村居主备人:第1-2教时复备人:累计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3.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4.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教学重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难点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教学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一)乐调情1.学生背诵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二)读入情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读准:醉、相、媚、锄、媪、亡赖、剥)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正确、流利。(三)品悟情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修改与反思指导读题,明确“词牌名”和“题目”的不同之处。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本词,重点指导学生根据文中对人物的描写,体会农村生活的安宁和谐。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特别提示: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三)议深情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2.总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四)布置作业1.同学们,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而宋词则是这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希望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是理解难点,教师要多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茅檐~~~溪~~~青青草~~~~~~相媚好~~~~~~无赖~~~~~~醉~~~教学反思本文语言直白浅显,通俗易懂,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去想象老两口的醉后亲热交谈,去想象三个儿子做事时的动作神态,在想象中体会农村生活的安宁和舒适,幸福和满足,收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