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水调歌头中秋目标导航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反复诵读,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重难点)3.学习作者乐观、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4.背诵全词;积累咏月名句。(重点)学习流程教学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一、导入: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历来被列为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同学们,我们这儿过中秋有什么习俗吗?古人过中秋喜欢吟诗赋文来抒发自己当时的感受,为我们后人留下许多优美诗篇。你能说出几句吗?积累古诗词咏月佳句。二、自学起航【字正腔圆,读出韵律美(语言美)】1、积累词语。如:宫阙(què)琼(qióng)绮(qi)胜(shēng)2、抽查对作者的了解: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中秋》传诵甚广。写此词时,作者41岁,除政治不得意外,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他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但无缘相会。时值中秋,苏轼赋词怀之。3、听读、朗读,翻译。1)全班自由朗诵一遍,注意字词的准确读音。2)听师朗读,划分朗读节奏。3)反复朗读,体会情感。4)展示朗读技巧,注意语速、重音。教师点拔。5)抽两生翻译这首词。【放飞想象,读出形象美】4、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两者的联系何在?上片:饮酒问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下片:对月难眠抒怀,抒发对兄弟的美好祝愿和思念及自己积极乐观、旷达的情怀。(提示:中国古代的诗词,大都先写景,后抒情,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是否也具有此特点?上阕主要写什么?(写了什么景?)上古文阅读三字经:读一遍,找生字;读二遍,断句子;读三遍,看注解;读四遍,知文意。古诗词的语言美包括节奏美、简练美、含蓄美、音韵美。3.朗读提示: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4.注意“小序”中的“兼”字以及联系自己在课外所查的资料。阕----望月(写景)下阕呢?(抒发了什么感情?)下阕----怀人(抒情)?上、下两者的联系何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5、词中写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实景)宫阙、琼楼玉宇(虚景)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心中的天宫是怎样的?他向往那美好的天宫吗?你认为作者是怎样想的,觉得天上好还是人间好?如果真有天宫的话,你愿乘风而去吗?为什么?【进入意境,读出情感美】6、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蕴含了哪些情感?苦闷——矛盾——豁达——祝愿对朝廷既留恋又恐惧的矛盾心情,在逆境中的自我慰藉。对亲人的思念,对天下人的良好祝愿。对人生的乐观旷达的态度。7、从作者身上我们能学到一些什么?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8、欣赏名句:这首词你最喜欢哪几句?为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原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惟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又如:透过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我读出了作者在月下起舞的姿态和心情,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他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描绘了月亮的行踪,表达了作者思念弟弟难以入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由月亮的圆、缺推想到了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了人生难以十全十美的道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由思念自己的弟弟推想到天下所有的离别之人,表达了自己的美好祝愿。【归纳小结】:这首词中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