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学高一生物《种群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目标定位】1、列举种群的特征。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本节重点】种群的特征【本节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知识梳理】一、种群密度及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1、种群的概念:(1)概念:。2、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2)特点: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下也有差异。(3)意义:。3、调查方法:总数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逐个计数。取样调查:调查分布范围较大的种群,一般总数调查较难,对一部分种群进行计数,估算种群密度。植物和部分动物用,多数动物用。(1)样方法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以所有样方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范围:种群密度、昆虫卵、植株上蚜虫的密度等活动范围的生物。常用取样法:a、: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b、: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a、提出问题b、制定计划c、实施计划d、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只计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e、结果记录:样方12345678910种群密度(株/m2)f、计算公式:思考讨论:1、为什么要强调随机取样?12、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2)标志重捕法概念: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的动物。成立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计算公式:注意: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寿命和行为的伤害;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1)概念:出生率:。死亡率:。(2)意义:决定种群的大小和密度。2、迁入率和迁出率(1)概念:。(2)意义: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动。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1)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类型图形年龄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大小种群密度变化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大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衰退型幼年个体数<老年个体数。减小意义:预测未来种群动态变化。(2)性别比例概念:种群中的比例。意义:直接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2【典例精析】1、下列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苗、小鱼和大鱼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鸟类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棉铃虫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乔木2、在对某地的麻雀种群进行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5只。请计算,该地麻雀大约有()A、2000只B、400只C、200只D、500只3、下列动物调查研究中,不可用样方法获得种群密度的是()A.某种昆虫卵的密度B.作物植株上的蚜虫密度C.某地区蚯蚓的密度D.某地田鼠的密度4、人口增长的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主要取决于人群的()A.出生率和死亡率B.迁入率和迁出率C.年龄结构D.性别比例【当堂训练】1、在一片约27公顷(h)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做标记后放掉。第二天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量和密度(只/h)约为()A、82531B、1255C、29011D、16562、为调查黄鹂的种群密度,用捕鸟网捕获30只鸟,其中黄鹂5只,做标记后放回自然界,数日后又捕获了30只鸟,其中有标记的黄鹂有2只,没有标记的有6只,则此地区黄鹂种群个体数大约有()A、20只B、15只C、75只D、45只3、在下列生物种群中,不能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是()A.蒲公英B.马尾松C.蚯蚓D.野兔【课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