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台湾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2学情分析学生不了解台湾的风土人情,要运用地图加以分析3重点难点(1)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2)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台湾省情景导入2008年3月24日17点(北京时间)在希腊举行了什么重要活动?(北京奥运会圣火采集)2007年4月,中国宣布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时,中国某地区将拒绝圣火经过该地,是哪个地方呢?(台湾省)为什么呢?(台独)今天,我带领大家走进台湾。时事热点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导言的设计,与本节的内容密切相关——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教学流程一、祖国神圣的领土我们首先来认识台湾省位置、范围等概况。活动:地图册“中国政区图”和图6.22,回答以下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教师介绍台湾省面积组成等概况。2.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在纬度位置时,注意哪条重要纬线经过台湾岛,穿过哪个部位。)过渡:台湾省到底是不是中国的领土呢?阅读课本第34页活动2的材料,这些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教师归纳:台湾省是祖国的神圣领土。过渡:台湾省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回归?教师介绍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及其战略意义。(见备课资料)虽然台湾省由岛屿组成,但它的经济却很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为什么台湾省经济如此发达呢?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台湾的经济。二、出口导向型经济请大家读图6.27,分析回答问题。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省出口贸易的结构比重有什么变化?学生回答: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出口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为主。(教师追问)在台湾省有哪些农产品呢?读图分析“图6.24台湾岛主要农矿产品分布”和“图6.25台湾岛气温和降水的分布”。(1)台湾岛主要有哪些农产品?(2)说说这里盛产农产品的原因。(3)农产品和森林各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为什么?(4)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你知道他们的含义吗?海上米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森林之海东南盐库(教师补充介绍相关资料见备课资料)“森林之海”: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什么还会有温带和寒带的植被?释疑:读图6.26学生分析解释。(5)台湾岛有哪些矿产品?归纳:资源丰富,宝岛——台湾讲述:20世纪60年代,当时台湾经济基本上以农业为主,劳动力过剩,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均逆差严重,外汇极度短缺,民众因收入低而无力消费进口工业品。台湾当局在工业方面,重心放在资金需求量不大、技术要求不高、建厂周期短的民生工业上,以岛内生产替代进口,以适应岛内的消费水准,并节省外汇开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由于台湾市场狭小,当时进口替代工业的产品市场已趋饱和,若继续发展将导致经济后劲乏力。当时世界正处在国际分工时期,发达国家纷纷选择台湾作为自己加工厂。当时台湾企业从日本进口生产资料,向美国出口工业品,形成了生产上依赖日本、市场上依赖美国的三角贸易关系。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为什么选择台湾作为加工厂呢?(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优势有哪些呢?)教师引导:台湾的地理位置——港口多,交通便利。当时人民的收入低——相对发达国家来说,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台湾当局陆续修正或制定旨在促进出口的政策与措施,如进行外汇贸易的改革、实施“奖励投资条例”、鼓励民间储蓄、对外销厂商实行税收和融资的优惠、设立出口加工区和保税仓库等。——吸引外资和设立加工区。20世纪60年代台湾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我们了解一下台湾的工业情况。读图讨论、分析,“图6.30台湾岛主要的工业中心”回答下列问题。(1)台湾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哪几个城市?(2)这几个工业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3)这种分布的特点的形成,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归纳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活动:请大家阅读图表6.1,完成表下两题。本章是认识省级区域,通过前面两节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