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了解印度的位置特点。2.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口增长特点,理解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3.了解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4.了解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理解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5.了解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图表等资料,分析归纳印度人口增长、气候、粮食作物分布、软件外包产业分布的规律和特点,增强从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印度人口增长对资源、经济发展的影响。(2)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关系。(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印度经济发展的影响。2.教学难点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影响。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收集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2.学生准备准备好地理教材、地图册等学习用具,提前了解与印度相关的信息资料。四、教学方法与策略国家地理一般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和环境问题四部分内容。在学习印度时主要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找到印度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归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人地协调、合理发展的观念。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对知识的初步感知;通过自我展示,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凸显个性发展;通过自我诊断评价,发现不足,及时查缺补漏。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发挥群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对其他小组成果的补充、完善,可以增强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探究可以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体验,可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中要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堂,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突出启发、引领作用适时运用评价手段调控课堂,形成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学会合作。采用读图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巴西福塔莱萨举行。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和南非五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8%,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发展潜力巨大。印度被冠以“世界办公室”之称,你知道为什么吗?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寻找正确的答案。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利用时事热点知识导入新课,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教学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可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求欲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印度不仅是文明古国,也是现代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国家,对印度有一个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承转过渡:印度是南亚大国,与中国山水相连,我们首先从位置、面积、人口等方面来了解。任务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特点,知道印度是南亚大国。(1)找一找,读一读:①在“南亚地形图”上找出10°N、北回归线和30°N纬线,说说印度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喜马拉雅山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印度洋,说说印度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找出印度所邻的国家,说说印度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相对位置特点②读一读教材上“南亚大国──印度”的阅读材料,说说印度的面积有什么特点?(2)算一算:①阅读“印度人口数量变化图”,计算说出:2011年印度人口已达到多少亿?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印度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3)想一想:目前印度的人口数量居世界第几位?为控制人口数量,印度政府采取了哪些人口政策?效果如何?(4)议一议:根据教材32页活动材料,思考分析:印度众多的人口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