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符号按照语言的规则排列起来表达具体的内容的。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人的说和写的过程,是人的一种行为,叫言语活动,也叫言语行为;一是指人说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也叫言语作品。◎《说文解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尔雅》:○《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其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专门讲解虚词。词诠是近人杨树达著,这是一部虚词词典。◎《词诠》:近人楊樹達著,十卷,是一部專門解釋古漢語虛詞的詞典,共分四百八十六個條目,含各類虛詞五百四十五個,初版於一九二八年。全書用注音字母編排,書前附有“部首目錄”,一九五四年中華書局用原版重印時在書後增附了中文拼音索引。《詞詮》釋詞範圍包括古籍中常見的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以及部分代詞、內動詞和副詞的用法。釋詞體例是先指出詞性,其次釋義,最後舉例。其主要特點是釋義準確,引例得當,引例豐富,給每個詞都標明了詞性,便於初學,是一部很嚴謹的專著。其缺點是只收單音虛詞,忽略了複音虛詞。另外,比較缺乏歷史觀念和地區方言觀念,對於某種用法最初出現和消亡的時代以及用法的地區特點均無說明。◎《康熙字典》:清張玉書、陳廷敬等奉敕撰。書成於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今有一九五八年中華書局據同文書局原版影印本。二〇〇二年,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了標點整理本,使用方便。《康熙字典》是在明《字彙》和《正字通》兩部字書的基礎上增訂而成,收字四萬七千〇三十五個。全書按《字彙》首創的二百一十四部首列字,同部首的字以筆劃的多少為次,共分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書前附有“部首索引”。其釋字體例是先列本音本義,再列別音別義。最大特點是收字量大◎《辞海》:舒新城、沈頤、張相主編,中華書局一九三六年出版。這部書的內容、體例當初與《辭源》基本相同,屬於兼收百科知識的大型綜合性語文工具書。由於它比《辭源》晚出二十年,故有不少改進,例如增收了一些新名詞,引文都標出篇名等,因此在當時的文化教育界很有影響。但是到了五十年代,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舊《辭海》的內容和舊《辭源》一樣也顯得很陳舊,亟需修訂。修訂工作從一九五八年開始,直到“文革“結束後的一九七九年才完成。于當年由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共三冊。一九八〇年又出了縮印本。根據與《辭源》、《現代漢語詞典》的分工,修訂版《辭海》是一部綜合性的詞典,故仍然兼收語詞和百科詞語。一九八九年、一九九九年,《辭海》又先後出過兩次修訂版。《辭海》用簡體字排印,按部首筆劃編排,單字注音採用中文拼音字母,比較冷僻的字又加直音,釋義和引證都很準確。◎《辞源》:《辭源》是我國現代第一部規模較大的語文詞書,不僅收錄普通詞語,而且廣泛收錄近代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名詞術語,因重在溯源,故名《辭源》。一九〇八年開始編纂,由陸爾奎、傅運森等人主編。商務印書館一九一五年出正編,一九三一年出續編,一九三九年出正、續編合訂本,出版後就受到了文化教育界的好評。其缺點主要是引文出處只標書名不標篇名。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觀點錯誤、知識陳舊等方面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自一九五八年起,國家開始了對《辭源》的修訂工作,至一九八三年修訂出版完畢。◎类书:類書是一種分類彙編各種資料的工具書。我國的類書編纂工作創始于三國魏,極盛于唐宋,綿延於明清。歷代所編類書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二百種以上,其中以隋末虞世南編纂的《北堂書鈔》為最早,而影響較大的有唐代的《藝文類聚》《初學記》、《白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