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市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节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教案新人教版一、设计思路:生物实验在中学阶段的生物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观察能力。本节课第二课时首先通过实验来验证“外界溶液的浓度对细胞吸水的影响”,并进一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根的吸水原理。在学习“植物根吸收水分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继续进行探究实验。从而使学生对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具有感性认识,在这个基础上,重点阐明了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原因。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联系实际,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来验证原理。二、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根尖结构,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以及根吸收水分的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学习等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学习重点、难点: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以及根吸收水分的过程。根对水分吸收的原理以及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四、教具准备:烧杯、盐水溶液、发芽的小麦种子、萝卜、放大镜、培养皿五、教学过程: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边看视频边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进入学习情境用课件播放视频:萎缩的蔬菜放入水中会重新丰满起来;家里腌的萝卜干和咸菜;糖拌西红柿会流出很多汁液;瓜子吃多了嘴唇会干而脱皮。思考:以上的种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又有生活情趣的氛围中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新授一、植物吸水的原理活动一:探究溶液浓度的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1、学生思考、理解“溶液”和“浓度”的概念。(1)在甲乙两个烧杯里放上等量的清水,分别加入一勺盐。说明烧杯里的盐水就是盐的水溶液。(2)再在甲烧杯里加一勺盐。甲烧杯水里盐多浓度就大,乙烧杯水里盐少浓度就小。引导思考:1.清水中的“溶液”和“浓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七年级学生难以理解,用演示实验浅显地说明这些概念。通过探究,讨论学习等2、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1)先用尺量好两个萝卜条原来的长度。(2)用镊子夹取一根萝卜条放入清水中。(3)用镊子夹取另一根萝卜条放入盐水中。(4)再用尺分别量下放入清水中和放入盐水中的萝卜条的长度。(5)根据自己测量的情况设计一个表格把萝卜条的前后长度的变化情况通过数据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上面。3、学生分析条件得出结论:周围水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周围水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4、学生设计与课本中实验不同的方法来证明植物的吸水或失水。5、回答生活中的实例:用糖拌番茄或用盐拌黄瓜,盘子里出现许多水。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萝卜条在长度上变硬度上变。2.盐水中的萝卜条在长度上变硬度变。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请学生设计与课本中实验不同的方法来证明植物的吸水或失水。师生共同得出植物根吸水的原理。生活中有许多实例能用这个道理去解释,你能举出实例吗?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会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生物现象,培养他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里,青菜会硬挺起来。二、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活动二:观察根毛的着生位置及疏密程度,想想大量的根毛与根的吸收功能有什么关系?分组指导学生观察发芽的小麦种子的根毛,师生共同得出根毛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通过设计观察根毛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根毛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根毛是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三、植物根吸收水分的过程学生开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每个小组的设计的实验方案基本上都是使用浓盐水和清水来进行对照实验。小组探究:外界溶液浓度影响根细胞的吸水。(1)我们小组将两株幼苗分别插于盛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细口瓶中。(2)我们小组将两株幼苗分别插于盛有浓盐水和清水的细口瓶中,另选一株放在纸上作为对照。(3)我们小组将三株幼苗分别插于盛有浓盐水、稀盐水和清水的细口瓶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