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势与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2、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3、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教学重点: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和地形特点。教学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法、填图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幻灯片)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播放我国不同地形区的图片资料(或视频短片)。看图片思考各属于哪种地形。让学生对我国地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激发爱国热情。探究地势课件展示:学生分析诗词所包含的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资料的能力,培养使用特点1.地势的概念。2.古诗词:“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3.分层设色的“中国地形图”并沿我国东西向(北纬36°)地形剖面。提出问题:你能试着根据课本所提供的资料分析出我国的地势特点,并画一张简略地势示意图吗?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我国地势特点。课件展示:简略地势示意图观察地图及动画,小组合作讨论我国地势特点,画出我国地势示意图。地形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总结的能力。小试身手课件展示:1.“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中国地形”图。2.展示各阶梯的地形及分界山脉表格。指导学生读图填表格。3.展示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景观图片。读图并合作完成表格:培养读图、合作能力。表格利于知识归纳,清晰。对三级阶梯内部的地形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承转过渡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我国的地表形态对我国的气候、河流有什么影响?在了解了我国的地势特征之后,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一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合作研究课件展示。研究课题:①我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这全班分成A、B、C三个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每个大组讨论一个专题(A组:①题;B组:②题;C组:③题),各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后选出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海拔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分界线:第二级阶梯分界线:第三级阶梯种分布对气候和河流流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②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③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利弊分析)强调小组合作学习,适时调动学生,巡回指导,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讨论。最后作适当的补充和总结。达标反馈在空白中国轮廓图上绘制我国三级阶梯,并注明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学习小结我国地势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种地势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几个方面都有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其有利影响及不利影响,寻找对自然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板书设计:第三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第一节中国的地势与地形一、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教学反思:整个教学设计中,我力图体现两个特点:1、参与性:参与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体现的一种方式,在本设计中,我尽量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参与、表现。2、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设计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小组合作才能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体现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设计中学习资料来源广,涉及教材、地图册、网络以及现实生活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注重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