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读“黄河流域”图,能够读出黄河发源地、注入海和流经的行政单位和地形区;能读出黄河的主要支流;读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能力目标:学生读图和分析资料能够在教师的引导分析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下游的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关系,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引以为自豪,深刻体会母亲河的意义。2学情分析学生是逻辑思维能力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逐渐发展。但我们七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接触过系统的河流图的方法训练,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来设计这节课的每个环节。七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本节内容在生活中是很有用处的知识,在教学一开始时播放黄河视频这一活动即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黄河的源流概况是通过学生的填图来完成。黄河的贡献、存在问题,我采用动画演示和图片、资料的展示直观讲解来完成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最后黄河的治理,让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好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黄河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关系,对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引以为自豪,深刻体会母亲河的意义。3重点难点重点——黄河的源流概况,能够在空白图上填出发源地、注入海、流经地形区、主要支流母亲河的奉献,黄河成灾的原因及危害难点——黄河的贡献和各河段存在的问题的贡献、存在问题,我采用动画演示和图片、资料的展示直观讲解来完成这节课的重难点突破。最后黄河的治理,让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让好学生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视频导入《黄河》钢琴协奏曲提问:你对哪个画面印象深刻?画面上有什么?活动2【讲授】新授过程教学过程一、中国的第二长河—黄河多媒体出示“黄河流域图”P41图6-26读出黄河源地、流经地形、流经行政区、注入海、主要支流和河段分界点由成语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二、黄河的贡献结合中国历史的学习,对教材中材料分析,明确黄河中游段对我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介绍黄河为我国经济建设、自然景观及文明起源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来发电;第二,对上游地区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的灌溉,塑造了“塞上江南”;第三,丰富的旅游资源;第四,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三、黄河的忧患古有“黄河是一条害河”之说,下面我们来分析黄河各河段存在哪些问题?多媒体出示:1、上游的荒漠化2、中游的水土流失多媒体演示地上河的形成3、下游的“地上河”及河水泛滥4、凌汛的发生及危害四、黄河的治理多媒体出示“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思考回答读P41图6—26黄河流域1、发源地、注入海;全长和流向2、流经的行政单位和地形区;3、确定汾河、渭河和上、中、下游的分界:河口和旧孟津读P42图片分析黄河对我国做出的贡献来体会“母亲河”的意义,结合历史知识思考:“黄河是中华民族的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1、观察读图黄河上游过度放牧、滥挖乱采中草药和气候干旱降水减少,导致荒漠化2、读出各地含沙量的变化,分析泥沙的来源;地上河的形成及危害;4、观看地图和资料分析凌汛发生时间、河段和危害观察图片、分析资料黄河各河段的治理措施在笔记本上绘制黄河干流图。活动3【测试】课堂检测1、在空白图上填出黄河的源流概况(1)将渭河、汾河填注到图中适当位置。(2)将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填注到图中。(3)黄河发源于省,注入(海),全长千米。(4)用红笔将黄河“地上河”段描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