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原文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悬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漂亮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辞。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奇妙,更加秀美。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黄山奇松》教案一、教材简析: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先总体介绍黄山奇松“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描绘三大名松,最后对其他的松树稍加点染。写三大名松,运用拟人的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暗示名字的由来。二、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笔下三大奇松的美。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里行间的意境,培育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这些地方怎么样?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评析:调动学生直接、间接的经验,唤起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2、过渡:这里有一段我在旅游时拍摄的视频,请大家欣赏一下,观赏完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图片美吗?作者笔下的奇松更美,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评析:儿童的思维来自对世界的好奇与惊诧。网络的视频播放生动直观,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二)自由朗读,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评析:整体感知课文,落实自主学习理念,人人参加读书活动,围绕阅读专题,接触文本语言,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育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2、沟通感受,细研课文。过渡:课文写得最美的是那一段?它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深研课本,走进文本:1、请同学们以小组读课文第二段,选择喜爱的一棵松树,找出描写它的句子美美地读一读,互相做小导游介绍一下。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评析:学生自读自悟,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内心视像”,在相互评价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2、集体汇报沟通。(1)感受“迎客松”的奇美: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评析:为了做好小导游,学生会以自己的负责精神完成自己的介绍。在向大家介绍奇松的同时,学生能品尝到成功的欢乐,激发起内心的制造兴趣,有利于个性的进展和制造力的养成。]B、出示迎客松的图片与文字,进一步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并引导学生读“迎客松”的句子,抓住“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斜伸”等词体会它的与众不同。C、品读这段话,读出迎客松的奇特和人们的赞美之情。(2)感受“陪客松”之奇:A、请一名同学作小导游介绍。B、欣赏陪客松的图片和句子,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学生品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巨人”体会高大挺拔、苍翠茂盛。C、读好这句话,师指导朗读。(3)感受“送客松”之奇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