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北魏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社会矛盾①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徭役赋税繁重,人民起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②民族矛盾: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因_______________导致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步结束了北方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②_____________为孝文帝改革创造了条件。经济、文化差异冯太后的改革2.内容领域措施内容经济方面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要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三长制设邻、里、党三长,直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___________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政治方面整顿吏治实行_______,考核官吏政绩决定任期,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迁都洛阳公元495年正式迁都洛阳社会风俗革除旧俗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禁穿胡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汉族通婚徭役和兵役俸禄制改穿汉服,讲汉话,改汉姓3.作用(1)促进了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加速了_________________,缓和了民族矛盾。(2)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走向统一创造了条件。(3)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魏政权的封建化问题1: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胆略及卓识,冲破阻力。(4)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问题2:什么是少数民族封建化?提示:(1)是指处于奴隶社会或是原始社会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向封建的政治、经济、文化过渡转化。(2)其主要表现是在生产方式上由渔猎、放牧向农耕转化;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封建的官制、法律。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也是中原封建生产方式和文化向边疆地区传播的过程。二、王安石变法1.背景(1)社会危机①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冗费以及对辽和西夏的“岁币”使北宋国家财政面临严重危机。②边防危机:辽、西夏在边境侵扰,民族矛盾尖锐。③政治危机: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阶级矛盾尖锐。(2)有利条件①_________为王安石变法奠定了基础。②宋神宗坚持变法,重用王安石。庆历新政2.措施及成效措施成效青苗法限制了_______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募役法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市易法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增加了政府收入均输法方田均税法限制隐田漏税行为,增加政府收入高利贷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措施成效保甲法维护了秩序,兵农合一保马法节约政府开支,提高马匹质量和数量将兵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设军器监武器产量、质量得到提高科举改革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培养了改革人才整顿太学惟才用人3.作用(1)变法措施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_________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值得肯定。积贫积弱勇于改革和斗争4.教训(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效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的个人命运为标准。(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过程中要用人得当。(4)改革家要有远见的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问题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2)过程中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引起民众不满。(3)没有具体的富民举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4)偏重于理财富国,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5)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问题2:怎样理解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提示:(1)青苗法:使百姓可免受高利贷商人的盘剥。(2)免役法: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3)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4)方田均税法:官僚、地主按照土地实有亩数缴纳赋税。(5)均输法: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问题3: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提示: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王安石认为增加政府收入,就要扩大税源,要“取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