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认知科学的可能世界——兼与刘月生教授、罗仕国博士商榷王熠红前言刘教授和罗博士在《易经》留给世人的文化遗产,和《易经》对认知科学的启发方面特别撰文。从逻辑学的发展,物理学的意义,认知科学的学科建设等方面,阐释了易学对认知科学的影响。尤其引人注意的“莱布尼茨和易经”的论述,促使《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认知科学的现状与突破之路》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我对易学的理解完全建立在宋明理数的基础上。我和刘先生就易经本质对可能世界的影响进行了多次交流和探讨,并且就刘先生和罗博士的观点提出了部分补充意见。刘先生的“认知科学的现状与突破之路”隐藏着易学所发现的可能世界和认知科学对科学认知的本质相互“同一”的学术内涵。特别是刘先生对《周易》卦辞、卦象的分类,及外国科学家对易学理论的点滴认知所激活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科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我热血沸腾。今天,正是文化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繁荣的时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艺创作指导方针在学术交流中也愈来愈烈地演绎着主流科学的发展方向。我们在中山大学参加“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的全部同志都赞同哲学转向和认知科学自然化理论的探讨,对于开创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研究方向有里程碑的意义。尤其对于科学本质的认知和解读,本次研讨会的意义和影响更加深远。在刘先生的热情鼓励下,我不自量力撰文补充先生和罗仕国博士《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认知科学的现状与突破之路》一文,尤其具体到易学与认知科学的可能世界与刘月生教授、罗仕国博士商榷。共同探讨认知科学的自然化理论可能的突破方法。一、商榷背景刘月生教授、罗仕国博士的《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留下的历史困惑——认知科学的现状与突破之路》(以下简称刘文)详细地论述了易经对人类的影响,及其存在的价值,并提出以下观点:(一)用三旋理论来认知世界。(二)泛系知识和未来的计算机刘文用莱布尼茨从中国易经卦象上发现的二进制理论,及这一理论对现代计算机,和现代科学的影响,自然推理数理逻辑、语义学对中国哲人的影响,为认知莱布尼茨的可能世界寻根的理论依据是新颖的,也可说独具匠心。而我国理论界均把《易经》和“算卦”相互联结,并且认为这是一种“迷信”活动。刘先生此举是对易学的探索,是对认知科学表述科学的可能世界的抽象和推理依据的探讨。首先,莱布尼茨在易经的运用上仅仅利用了六十四卦中卦符自身的结构,而其并没有破译易经精髓。当然,追朔现代科技的源头,莱布尼茨真可谓劳苦功高,如果他能理解古代中国人的易学理数的生克关系的实质,现代科技又会是一什么样子,我们对此很难想象;其次,莱氏只不过是文化全球化的一个较早的传播者。他并不能够说尽易经表述的认知本质,那么用“认知的本质是计算”去传承莱氏观念,建构易学本质是不恰当的;最后,我国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和研究的不足,是“迷信”和“科学理论”自身的冲突,这并不表述易学理论在莱氏二进制发明和传承状态中止足不前。故,我对刘文的补充是深思熟虑的,是和刘教授讨论后颇为一致的结果。二、《周易》和认知科学南希认为:“心智基础、认知科学基础和科学哲学是哲学之中从事认知科学研究的主要领域”。(NancyJ.Nersessian,2003)我们习惯把易经运用说成是“算卦”,美其名曰:“预测学”,实际上就是普泛意义的“迷信”,是对传统的封建思想的继承。在公众认知(folkscognition)基础上来解读易经和认知科学的关系,正如,刘文引董光壁先生《易学与科技》中提到的,“易图中的两仪、四象、八卦⋯⋯就是阴爻和阳爻两个元素无限重集的排列数”。易经可以用来解释绝大多数(甚至全部)的自然现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传统。易经存贮的自然信息包罗万象,“预测热”从根本上体现了这一立场。邵康节、朱熹、王阳明均在传播易经理数变化有各自独到的借签。京房、焦延寿、二程等易理繁衍作出突出的贡献,阳明子著名的“心体同源、体用同官”更进一步揭示易经科学的立场。拿乾卦为例:乾为天()父戌土——世兄申金——官午火——父辰土——应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