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知识目标(1)识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和区域文化的特点。(2)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区域文化的成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1.描述和阐释事物的方法建议学生利用图片、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等,从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进行描述和阐释。2.综合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文化与历史、地理等课程的学习结合起来,从多方面加深感悟和体会。3.参观调查体验法中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每个地区既有本民族的风俗和文化,又兼有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可建议学生参观本地区有特色的名胜古迹、博物馆、名人故居、民俗表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本地区民族文化的特色。区域渐趋融合求同存异精神力量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中华文化的内容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2.文学艺术的作用和科学技术的地位(1)文学艺术的作用: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2)科学技术的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特点历史辉煌而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作用/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3.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误区: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注意: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1.丝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创造发明之一,与其他创造发明相比,有着出现最早、应用最广、传播最远、技术最高的四大特点。它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与中华文明同岁;它衣被天下,服务众生;它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它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创造点极多。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只能通过科学技术体现出来③我国古代技术注重实际运用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错选②是没有认识到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不只是科学技术。丝绸的四大特点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见①正确;丝绸衣被天下,服务众生,体现了我国古代技术注重实际运用的特点,可见③正确;丝绸传播世界,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这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可见④正确。故选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1.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的成因(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2)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误区:中华文化是中国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区文化都是相同的注意: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2.(2010年广东茂名一模)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说明中华文化()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解析]“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选B。[答案]B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1)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2)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其中,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