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高中美术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与对策摘要: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我与实验区大多数的教师同行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不少新的收获但也遇到不少的问题,在实践中尝试找出对策来解决它。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就是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中走向成功。关键词:高中美术课程改革问题对策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的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我作为第一线的实验者,与大多数的同行一样,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在课堂上作了许多新尝试,课堂出现了新的活力,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的满意度为90%,有了很多从教十几年来没有过的新收获。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现在把问题摆出来,与专家、同行们交流。一、实施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所遇的几个问题。(一)教学内容量大,配套教辅资源缺乏。美术新教材内容共分五个系列九个模块,每个模块教学内容量大。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为例,全书共有二十课,一至八课为美术鉴赏的基础知识,这部分的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的连贯性很强。学生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并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九至二十课为鉴赏经典的美术作品,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美术作品的几个主要门类:绘画、雕塑、现代艺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每个门类都展示了各时期经典的大师作品。学生通过鉴赏,受到美的熏陶,了解了各类美术作品的特点,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中外美术的主要风格、流派。可以说,教科书的内容丰富,知识全面。但这个模块的教学仅用18学时,平均学习一课的时间不到1学时,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如:《美术鉴赏》第9课:《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这课的内容共有五个: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国古代人物画、中国古代山水画及中国古代花鸟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所认识,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第二条是: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尤其要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理解。我认为这课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是很有分量,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部分,用一两节课只能是蜻蜓点水,不能较深入地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这节课我用了3课时:第1课时讲帛画和敦煌莫高窟壁画,重点介绍敦煌莫高窟壁画;第2课时通过分析中国画的三种题材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绘画所强调的笔墨韵味和书法的表现要求,追求气韵的审美标准以及超越视觉表象的文化精神;第3课时老师示范,学生实践,感受中国写意绘画,初步掌握中国画基本技巧。为了这节课只得放弃其他一部分内容。由于从中选择部分内容学习,不仅学生学习不完整,知识不连贯,且难于取舍。这样一个鉴赏模块上下来,造成有些内容跳过,有些内容点到即止,有些内容意犹未尽,没有时间拓展,教学完成效果不理想。配套教辅资源缺乏,教科书配套的资料只有一本教学参考用书,就连书后提供的网址——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里面的教辅挂图也不多。老师上课只有一本教科书,但备课却需要查找大量的资料和图片,这需要很多的时间,最后效果也不一定理想。(二)美术教学设备及条件不足,课程受限制。教学设备及条件不足包括几个方面:1、学校设施不达标。用心爱心专心1平时与其他学校老师的交流中的知:很多学校的美术教学设施不达标,没有美术室,没有电脑平台,只有在课室里上课。我们学校条件不是最差的,有一个专门的美术室,安装有电脑平台,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课室里摆放有五张大桌子,学生上课分为五组,每组8——12人,一个班有五十多学生,听课的时候问题不大,但进行活动和实践练习时,每个人的桌面放不下一张八开的画纸,显得非常挤迫。如果要开展一些活动就更难了。2、教具准备困难。我们的美术课基本上都是用多媒体上课,所讲的内容全都制作成课件,书本上的经典作品图片也用数码相机翻拍。这比以前只有书本的教学已经进步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