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赏析长亭送别初遇和诗匪惊赖婚赴约佳期拷红长亭长亭了解元曲——杂剧•俗话说汉骈唐诗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元曲,包括元代的杂剧和散曲,杂剧是戏曲,散曲属诗歌。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杂剧,是元代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1).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3).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一本四折(“折”类似“幕”,限用同一种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杂剧开头还有楔子,相当于序幕。(《长亭送别》五本二十一折)•4).剧的角色:末(男主角)旦(女主角)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如张飞、李逵等。)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次要男角)•5).剧本的构成:唱(演唱)、科(动作或表情)、白(说白)《西厢记》和王实甫•王实甫(约1260----1336),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现北京),元代著名杂剧作家.他早年曾经为官,但宦途坎坷,常出入于杂剧和歌舞游艺场所,不拘礼法.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游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如今仅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种,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厢记>,被推为元明杂剧之冠.。•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在唐元稹《莺莺传》的基础上,根据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编而成.但它和董西厢相比,思想上更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正音正形并释义•金钏迍迍•靥儿玉骢•揾挣揣•余荫谂知•把盏白泠泠•玉醅罗帏•赓青鸾筵席正音正形并释义•金钏cuàn迍zhūn(行动迟缓的样迍子)•靥yè儿(酒窝)玉骢cōng(一种马)•揾wèn(擦拭)挣zhèng揣chuài(争取)•余荫yin(恩德)谂shěn知(熟知)•把盏zhan(斟酒)白泠líng泠(清澈的样子)玉醅pēi(美酒)罗帏wéi(罗帐)•赓geng(继续、续作)青鸾luán(信鸟)•筵席(yan)这折戏可以分为哪几个四个场面?(各用四字概括)•送别途中:【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长亭饯别:【脱布衫】【小梁州】【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临别叮嘱:【四边静】【耍孩儿】【五煞】【四煞】【三煞】【二煞】•惜别目送:【一煞】【收尾】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别后目送《长亭送别》剧情送别途中长亭饯别临别叮嘱惜别目送愁别离怨功名念羁旅忧重娶情感——离愁别恨抒情手法回顾•1、借景抒情•2、借事抒情•3、借古抒怀(咏史抒怀)•4、托物言志•5、用典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本文曲词抒情手法•1。借景抒情•2。用典抒情•3。借事抒情•4。直抒胸臆写景赏析[端正好]化用了谁的词句?这曲子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所写之景起到怎样的作用?词中哪字最传神?名曲欣赏第一曲【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碧云天,黄花地”,来自宋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前四句,一句一景,选取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这些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描写了一幅旷远又凄清、寂寥的深秋之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衬托出莺莺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情景交融,莺莺自问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经霜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由绿而红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移情于物,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更好地表达了离人的沉郁忧伤之情。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霜林醉意境旷远、凄清、寂寥染离人泪情悲伤愁苦景物(意象)第二曲【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曲词写了哪些景?有什么作用?•——垂柳长条,疏林斜晖。•古人有折柳送行的习惯,“杨柳”在古诗文中是惜别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