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风险与金融经济周期管理摘要。信用贷款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是银行稳定客户群体的重要手段,直接关乎到银行自身正常的运营及发展。就当前我国银行信用贷款管理运维现状而言,问题还比较突出,仍旧存在许多亟待弥补的漏洞。这些管理问题与漏洞集中表现在相应的信贷制度不完善、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够高、风险管控机制尚不成熟、较为滞后。本文将围绕“如何加强银行信用风险及金融经济周期管理”这一话题,分析了银行信用风险的含义、银行信用风险与金融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现阶段银行信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此,给出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金融经济周期;策略后金融危机使我国各大银行开始重视发展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经过长期的研究和探索,我国各大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飞速的经济发展致使银行管理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这直接制约了新时期银行信用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1信用风险基本含义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贷债务人由于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偿还银行的信用贷款,从而对银行流动资本产生的影响,信贷风险是银行资产运营中最常见的一类风险。产生银行信用风险的原因有二。从外部来看,这主要是由于银行债务人经济运营操作不当导致资不抵债,无法偿还银行信贷。从内部原因来看,这是因为银行自身尚未建立成熟有效的信贷风险评估及预防机制,不能及时地规避对自身运营资本带来风险的潜在经济因素,导致信贷损失率过高。除此之外,“信用风险”还是一种意识与理念。对于银行而言,要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之下,完善相应的风险规避体系,引入专业化高水平人才,全面落实高效可行的信用风险管控系统。对于全社会而言,要尽快建立相应的信用评价体系,以此杜绝各类违信行为。2信用风险与金融经济周期之间的关联信用风险是诱发金融风险的必要条件。信用是国家经济平第1页共4页稳运行的根基,根基一旦不稳,势必会导致大面积金融危机爆发。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之间、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信用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与国之间一旦出现信用危机,各大银行作为各项金融活动和商业往来的依托实体,必然会首当其冲。市场经济环境中,倘若信用体系发生崩塌,势必会引发各个行业之间的过度竞争。一方面,许多大型企业改变了原有的资金借贷方式,直接向市场融资,这便会严重冲击银行的信贷份额市场占有率。面对这一形势,银行不得不向中小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以此稳定市场份额,然而中小企业规模小、运营风险高、市场竞争力弱,银行回款滞后会进一步加重信贷风险。另一方面,信用监管体系的不健全极大地削弱了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市场的掌控力,致使金融诈骗、违规操作现象丛生。3现阶段银行信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3.1信用风险意识不强。正如上文所述,信用风险不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金融现象,对银行和政府而言,更是一种意识与理念。强化信用风险意识,是做好银行资产保全工作的预备战。就当前国内各大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工作情况而言,绝大多数都存在着对信用风险的先天认识不足,甚至一度出现了“信用无用”的错误言论,这使得银行在信用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上过于滞后、失了先机,在短期内无法紧跟新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节奏。信用风险意识体现为预防意识和安全意识。金融危机以后,虽然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银行信用风险管控,并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宏观调控,但是在许多一线银行中,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未有效地落实或执行下去。银行的上级领导也没有充分意识到新时期信用对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领导辐射作用并没有有效发挥出来。3.2信用风险管控机制尚不完善。信用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银行内部组织结构来看,我国银行一直沿袭着“总行→分行→支行”的运营模式。但其权利和职责划分很不合理,顶层权利过度集中,且银行的管理经营权和实际所有权尚未分开,交叉程度过大,很容易出现控制权垄断。支行是银行直接接触信贷客户的机构,但其权力过小,第2页共4页致使许多决策因权利划分不当而失真、滞后。第二,从信贷业务办理模式来看,很多银行在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