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课堂实录课文:《与微之书》出处:选修二第三单元第11课执教者:张春花单位:广东茂名市愉园中学1《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课堂实录一直接进入课堂学习师:同学们,我们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对《与微之书》这一课进行深入的学习。这节课我们要探讨另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幻灯片内容:《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我们把这节课的标题定为“《与微之书》的美点探赏”,也就是说,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是《与微之书》这篇文章的美。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齐读第一自然段,读的时候要求语速放慢,把感情读出来。二深入阅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也读)师:读的很好,很有感情,有注意语调的高低起伏和感情表达。请同学们自由读剩下的段落。(学生自由读)三指导主题探究师:同学们,请看屏幕(出示幻灯片内容)。主题探究:说说这篇文章美吗?美在哪里?或者不美?不美在哪里?说出理由。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下提示的角度开展讨论,有情感、内容、语言形式三个角度,其中语言形式又可以分为句式、结构、句子、修辞、标点等。请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课文开展“美的发现”的讨论。【板书】情感美的发现内容句式语言形式结构句子、用词修辞标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四表达交流、讨论与写作训练师:请同学说说自己的见解。生1:我认为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这首诗很美,特别是最后两句:“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写出了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后心情大受打击,看出这两个友人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师:纯丽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元稹得知好友被贬后的心情,同学们同意这个观点吧(学生点头赞同),我们把这个诗句有感情地读一下。学生齐读: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面入寒窗师:还有没有同学认为这句诗是美的,再分析一下。生2:我认为诗句中的“残灯”和“影幢幢”“暗风”“寒窗”写的好,因为“灯”是余光将尽的灯,“影”是昏暗摇曳的影,“风”赋予了阴暗之别,多了一种质感,“窗”是寒冷冰凉的,这些事物的描写烘托了诗人愁苦、怨恨的心情。师:说的很细致,很能抓住细节来分析,分析的很好。刚才佩锐同学说的的一系列的意象,其实我们在一些电视镜头里也常常看到。影影绰绰的昏暗的灯光下主人公常常是将要死去,或是重病或是境况艰难,然后镜头对将要熄灭的灯芯来2了一个特写,灯芯的燃尽,灯火的消逝常常意味着主人公的逝去或者悲惨结局的到来。我们发现这一盏灯已经不是一盏普通的灯,而是成为了一种生命和命运的象征。(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回答自己看过的电视情景,点头赞同这一观点。)师:请同学们继续找文章的美。生3:我认为第三自然段写的白居易说自己的生活状况,写“三泰”来报平安让元稹不要为自己担忧的描述很美。师:你认为这是属于哪一个角度的美。(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内容,指导学生归纳自己的思路)生3:属于感情的美,朋友之间的相互慰问、关心的感情之美。师:其他同学同意吗?(教师环视全班学生)(其他学生点头同意)师:好的,再继续找美的地方。生4:我认为第3段中写草堂的生活的那段内容很美。他的写景之笔细致入微,他对草堂周围的景物进行真切地描摹,寄情于景。还有句式上借助了骈句,语气节奏强烈,传达了白居易隐居生活的喜悦之情。师:赖志同学说的是草堂的景色描写的美,我们一起来把这部分内容读一下。从“因置草堂”到“罗生池砌”。(学生齐读“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师:这段话是描写白居易隐居的草堂的景色,还有同学对赖志同学的回答作补充吗?生5:我认为这一段景色还有一种脱俗的美,因为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空气清新,如果在现代工业日益发展、污染严重的今天,这里也是个好地方。(其他学生微笑)但这个地方在当时来说,实在是太清幽了,对于一些利欲熏心的仕途之人来说就不太喜爱了。师:为什么会不喜爱呢?(追问)生5:那么清幽有什么人会去呢?那些人只想着在朝野中称霸,根本不想去那些地方,只有那些仕途不顺的人会去。师:那你认为白居易会觉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