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技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改革初步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遇到了各方面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着重重困难。能否顺利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关系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找到合适的解决措施已是迫在眉睫。并且十八界三中全会为“混合所有制经济”注入了新的内容,指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进一步明确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的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类型。一、国有企业的现状国有企业一直承担安置就业、离退休职工养老和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等责任。企业背负如此沉重的包袱,很难与其他企业在市场上平等竞争,同时作为国有企业所有者的政府,由于其并不直接参与国有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因此,当国企的厂长经理把自身的经营性亏损都归咎于政策性负担时,政府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分清政策性亏损和经营性亏损,只好把责任都包下来,使企业的预算实质上仅仅是软约束。部分政策性负担客观地造成国有企业不能健康地生存,被企业的管理者主观地与经营性亏损加以混淆,从而使企业丧失了内在的动力,造成国企效率低下,效益不高。由于国内市场的变化,企业开拓市场和生产经营的难度明显加大,产品结构不合理和改革滞后的问题更加突出,致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我国20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目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充分认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又要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把传统的国有企业制度改革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还需要进行许多探索。比如,如何才能在保持公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实现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何才能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健全的高层经理人员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如何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既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又使其得到有效使用,实现保值增值,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进行理论探索,又需要积累实践经验。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难度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所有者(投资者)主体的多元化,就没有真正规范化的公司。我国的《公司法》虽然规定了国有独资公司的形式,但是同时也规定了只有个别特定行业和生产特殊产品的企业才可以成立国有独资公司。从改革的实践来看,许多国有企业虽然改组成了国有独资公司,但这些公司却很难实现政企分开,很难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这说明,在国有制条件下要实现所有者主体的多元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认识方面的问题,也存在不少实际问题。2、企业出于起步阶段,对项目的选择问题甘肃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9月,处于创业期。首先在创业期,最关键的就是创业项目的选择问题。对于项目的选择,也就是市场机会的判断往往需要考虑各种综合因素,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来判断取舍。其次是创业时机的进入,进入时机不恰当也会导致“诱人”项目的失败。对于进入时机的问题可以利用机会窗口的理论加以分析。也就是说,在市场存在的发展空间有一定的时间长度,使得创业者能够在这一时段中创立自己的企业,并获得相应的盈利和投资回报。4、富余人员多。据测算,在我国国有企业里,存在30%左右的富余人员,在一些老企业这一比例更高,而要为这些富余人员寻找出路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提供了法律保证,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不健全,立法工作还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