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响应管理信息共享和处理建立信息报告制度。由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沙尘暴灾害信息的收集和上报。规范信息的获取、报送、分析、发布格式和程序,应急领导机构和相关单位要严格按照程序报送信息。实行信息逐级报告制度,信息主要内容包括沙尘暴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级、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报告时限要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橙色预警(Ⅱ级)、黄色预警(Ⅲ级)后,立即上报相关信息。沙尘暴灾害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2小时内上报信息。对重、特大沙尘暴灾害损失详细信息要在沙尘暴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报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接到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橙色预警(Ⅱ级)、黄色预警后(Ⅲ级)以及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信息报告后,及时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并上报上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建立标准统一、信息共享的基础电子地图和支持应急指挥决策的地理信息系统,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更新。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基础信息数据库,实现对沙尘暴应急指挥的可视化定位与分析决策支持。对于涉密的重要信息,负责收集数据的部门、单位和人员要遵守相关规定,做好信息的保密工作。通信联络在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橙色预警(Ⅱ级)以及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预防和处置过程中,要形成、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三级网络传输体系,建立跨部门、多路径、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稳定可靠应急通信系统。要明确主要联系人、专用和备用电话。应急指挥部、赴现场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之间建立信息联络渠道,保持通信畅通。现场工作组内部之间采用卫星移动电话,其他无线通信方式为备用。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与成员单位之间采用保密电话联系,政务有线和无线专网备用。各级应急指挥部办第1页共3页公室之间采用有线电话联系,无线通信方式备用。灾情调查分析与评估在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结束后,沙尘暴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和相关部门人员,对灾害及其损失进行全面调查,进行分析评估,提出灾后重建对策措施。新闻报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按照相关规定,对灾害信息发布和新闻报道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沙尘暴红色预警(Ⅰ级)、橙色预警(Ⅱ级)以及特大沙尘暴灾害(Ⅰ级)、重大沙尘暴灾害(Ⅱ级)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派专人负责新闻报道工作,及时、准确报道沙尘暴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应急结束程序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由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充分利用社会基础通信设施,建立、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三级应急信息通信保障体系,配备必要通信器材,保障信息渠道通畅。同时,建立和落实备用通信系统。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基础信息保障做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工作,进一步完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掌握主要沙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深入分析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变化情况,为沙尘暴预测提供基础数据。资金保障预防和处置沙尘暴所需经费,按照国家制定的《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有关规定执行。鼓励社会各界为预防和处置沙尘暴灾害提供资金援助。技术保障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配备沙尘暴预防、预警、应急和处置装备,确保沙尘暴发生前、中、后期都能做出迅速反应。应用已经建立的沙尘暴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加强相关部门的技术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为灾害预防和救助工作做好服第2页共3页务。应急队伍保障建立健全社会力量动员机制,组建具有一定救援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队伍,在当地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开展预防和应急救援工作。各级应急指挥部要精心组织,抓好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救援队伍的组建工作。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在人员组成上要以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公安及消防队伍为核心,根据常发应急事件,适当吸纳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志愿者。规模上要以具备处置一般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的先期处置的有机结合。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尽快落实综合救援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