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城市环境杨学红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要求一、现代化城市及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基础设施发展的基本要求中心城市现代化,是指中心城市建设的现代化,也是城市内部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各种基础设施和一切活动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核心社会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类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的品质。随着全球化浪潮进程的加快,城市的中心作用也日益增强,中心城市现代化应围绕满足、提高、优化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建设发展有利于工作、方便生活的城市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预定目标,并保证其持续发展和普遍提升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现代化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强调因地制宜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根据自身的客观条件及目前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全面综合地反映城市未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强调应靠技术进步,走经济、生态、社会等诸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中心城市现代化有诸多特征,其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性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完善的基础设施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骨架,是保障城市高效、畅通、有序运转的前提,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是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它既为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最基本条件的公共设施。现代化中心城市不仅需要建设有高标准的宾馆、饭店、商厦、写字楼等,而且还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科教、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和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的人类住区;完善的路、桥等城市交通体系和能力;通讯网络的信息传递处理能力;水、电、气等能源供给系统和能力;垃圾管理、无害化处理、污水净化排放;防灾减灾、防洪排泄、消防、人防等设施。基础配套设施的齐全完善是我国城市现代化骨架建设的目标,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高效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之一。虽然近些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缺口太大,而近年来城市发展又非常迅速,造成许多城市的基础设施不到位,基础设施不足城市2006.571城市城市环境础设施的投资也逐步增多。从1986年到1997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百分比为2.72%~5.40%,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为10.31%~16.58%,投资比例达到了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推荐值,但低于同期(1980年~1989年)世界银行在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调查值。美国、日本等国家在城市化发展中,针对基础设施滞后的情况,加大了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西方国家对基础设施投资的不断加大,以及实行政策倾斜的策略,不仅使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经济起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保障,同时,基础设施建设本身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群的发展。三、采取不同建设和融资方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国几十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表明,由于政府财政资金的有限性,限制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能力,单靠政府对基础设施的直接投资远不能满足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只有改变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管理方式,并提供多种融资方式,才能达到间接提供公共物品的目的。发行城市建设彩票等方式募集资金进行建设。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建设的增长,将会对带动和保证城市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现状城市基础设施是整个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在城市地域的集结和延伸,其服务对象是城市的生产和生活,它既为城市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又为城市人民生活提供一般条件的基础性公共设施,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基础设施在城市发展中对刺激、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提高城市的生产率,提高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如何采取措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节奏呢?一般发达国家在市政公用设施方面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大约为2%~4%,基础设施(主要是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大约为6%~10%。而据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抽样调查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例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