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地基与地基处理新技术胡经国一般将不经过人工加固处理就能在变形、强度(承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称为天然地基;而将只有经过人工加固处理才能在变形、强度(承载力)和稳定性等方面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如软弱地基),称为人工地基。按有关《规范》规定,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通常,软弱土也包括泥炭、松散的粉细砂等。也就是说,软弱土是指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它高压缩性土,包括泥炭、松散的粉细砂等。由软弱土构成的地基就称为软弱地基。在软弱土中,淤泥和淤泥质土在工程上统称为软土。由软土构成的地基称为软土地基。由于软土具有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弱,并且具有高灵敏度和流变性等特性,因而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建筑物,地基沉降量大、沉降稳定时间长。若不妥善处理,则往往会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过大而导致建筑物开裂破坏,甚至会有因丧失稳定性而发生整体滑动和倒塌的危险。所以,若不作任何处理,则软土地基不能承受荷载较大的建筑物。本文拟介绍近年来的人工地基与地基处理新技术。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一、软弱地基处理㈠、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据报道,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开发的软土地基深层搅拌加固法,是利用水泥作为加固剂,用特别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粘土与水泥浆强制拌和,使软粘土硬结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的主要技术特点是:充分利用了软土,避免了大量挖掘软土和远距离弃土;对软土地基加固效果显著,加固后即可投入使用,并可根据上部结构状况灵活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等加固形式;地基加固过程中对周围软土无扰动,不会造成软土侧向挤出;施工中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施工机具简单,便于制造和推广使用;适合我国经济技术条件。这项技术的主要性能指标为:一次加固面积).71平方米,最大加固深度20米,加固每立方米软土水泥耗量120〜180公斤,所需时间12分钟;当水泥掺量为7〜15%时,可在短时间内将软土强度提高数十倍到上百倍,使之成为承载力高、变形小、遇水稳定的优质地基。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加固淤泥、淤泥质土和含水量较高的粘土、粉土等地基。加固后形成的复合地基可作为兴建多层建筑物、中型工业厂房及设备基础的良好地基,同时还可用作地2下挡土构筑物。㈡、软土地基分层注浆加固法软土地基分层注浆加固法是上海市隧道工程公司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所,主要针对上海地区软土的特点研究和开发的技术成果。据报道,软土地基分层注浆加固法,主要是依靠压力的作用使浆液均匀地劈入土体,形成交叉的网络,再注入化学浆液充填缝隙,使土体形成一种复合体,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分层注浆加固技术成果配套,它解决了在软土条件下如何控制流量、压力和注浆量等参数,做到以最佳的比例达到预期的目的;形成了一整套施工工艺,研制了专门的注浆设备,应用电脑技术对注浆的动态过程进行监视,并研制了配套的注浆材料。该项技术适用于盾构法软土隧道的施工,地铁镜框式车站的施工,城市中房屋密集地区地下工程的基础开挖,以及机场的停机坪、滑行道的基础处理等。数年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已为建设单位和国家节省了2000余万元。工程实践证明,软土地基分层注浆加固技术,不仅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既可保证施工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又可控制地面沉降,保护重要建筑物和城市地下管线,其社会效益也颇为显著。㈢、用压密注浆法处理软弱地基据报道,1995年2月,合肥古井大酒店基坑开挖证明,安徽地矿局第一水文队应用压密注浆新技术,在面积为1500平方米、开挖深度达14米的基坑周围,施工围幕、防水、抗渗、加固工程,取得了圆满成功。合肥古井大酒店建筑设计地面22层、地下2层。地基所处位置原来是古河道,有两层流砂层,地下水水量十分丰富,地下1.7米即见地下水。地基周围有合肥市3条主要交通干道和许多建筑物。如果按常规施工方法处理地基,采用人工开挖,积水用水泵大量排水,不仅地基周围破坏大,土方量大,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消耗和浪费,而且还有可能造成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