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风政风引导良好社会风气建立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同志们,根据区委“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安排部署和机关党总支的学习方案,今天由我给大家上“建立良好家风促进党风政风”的主题党课。接到这个任务,我感到既忐忑又高兴,忐忑的是我从事党的工作多年,虽然接受了不少学习培训,可是有关家风家规方面的培训确实是个空白,怎么能给大家上一堂内容详实的党课,感到心里没底;说高兴是因为随着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的不断深化,家风建设也将成为党员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自己能有机会为党的事业略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感到十分欣慰。近期我也做了一些功课,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希望会后再和我共同探讨,下面开始正式授课。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历来讲究修身养性、家风传承和家国情怀的递进关系。家风传承作为连接个人修养和治国理政的中间环节,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的价值导向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基础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逐渐演化而成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第1页共11页一、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个人的成长要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客观规律,家风的建设同样也要固本强基。家风建设的基础和本源是什么,就是家规和家训。家训是家庭奉行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遵循的“基本法”,家风就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只有明确了这个基本认知,我们才能进一步全面了解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才能客观认识家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才能准确把握家风建设的正确途径。1.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也是党的优良传统,良好家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成长的营养剂。习近平同志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2.家风是民风政风的根基中国传统社会提出的治国与修身、齐家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治国的前提在齐家,齐家的基础在修身。习近平同志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这几个层面是息息相关的。第2页共11页一个社会的良好民风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为基础的,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一个...